中醫為你帶來口炎的辯證療法
口炎就是指口腔黏膜的炎癥,嬰幼兒是高發人群,可單純發病,也會引發多種的并發癥,威脅小兒的健康,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等都會引發口炎。那么口炎該如何治療呢?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口炎的辯證療法!
1、風熱襲表
主癥:唇舌、兩頰部出現紅疹,有時迅速演變成皰疹,逐步形成潰瘍,紅腫、疼痛、流涎。
次癥:常伴發熱,或惡寒,咽紅咳嗽,舌邊尖紅,脈浮數。
理化檢查:患兒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明確致病菌。
辨證要點:風熱外襲,口瘡初起,起病急,病情較輕,口瘡紅腫,可見潰瘍形成,但無潰爛融合成片,且全身熱毒不盛,均提示為風熱之邪外束肌表所致。
治療原則:疏風清熱。
方藥運用:銀翹散加減:金銀花、連翹、竹葉、牛蒡子、板藍根、薄荷、甘草梢。發熱重者加柴胡;小便黃赤者加通草、車前草;口干欲飲者加蘆根、天花粉。咽痛者加射干、虎杖。
2、脾胃積熱
主癥:口腔潰瘍較多,或滿口糜爛,周圍紅赤,疼痛拒食,多啼煩躁。
次癥:牙齦紅腫,口臭涎多,或發熱面紅,小便黃赤,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或黃膩,指紋紫滯。
理化檢查:患兒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明確致病菌。
辨證要點:過飲過食肥甘厚味,致脾胃內傷,食積化熱,灼傷口、唇,故見口腔潰瘍較多,或滿口糜爛。食積于內則見小便黃赤,大便干結。
治療原則:清熱解毒,通腑瀉火
方藥運用:涼膈散加減:黃芩、黃連、梔子、生大黃(后下)、連翹、竹葉、薄荷、芒硝、甘草、蜂蜜。口渴煩躁者,加生石膏、知母;小便短少者,加生地、通草;潰爛不收口者,加人中白、五倍子;大便不實者,可選用清熱瀉脾散清瀉心脾積熱。
3、心火上炎
主癥:口腔、舌上潰瘍或糜爛,色紅赤,疼痛劇烈,進乳食困難。
次癥:煩躁不安,口干欲飲,小便短赤,舌尖邊紅,苔少,脈細數。
理化檢查:患兒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明確致病菌。
辨證要點:心之本系于舌,心之脈布于舌上。心火上炎,灼傷脈絡,則舌上潰瘍或糜爛,色紅,心煩不安,舌尖紅。心火下移,則見小便短赤。
治療原則:清心瀉火,引熱下行。
方藥運用:瀉心導赤湯加減:黃連、生地、竹葉、通草、白茅根、燈芯草、車前草、甘草。 熱盛者,加梔子、黃芩;熱傷津液,口干欲飲者,加蘆根、麥冬、天花粉;煩鬧多啼者,加黃連、珍珠母。
本型口瘡也可選用五倍子瀉心湯(五倍子、薄荷、生甘草、竹葉、生大黃、炒檳榔、黃芩、黃連、連翹)治療。
4、虛火上浮
主癥:口舌潰瘍反復發作,或經久難愈。色淡紅,稀疏,疼痛較輕。
次癥:神疲顴紅,口干不渴,常見盜汗、手足心熱,舌質淡紅,苔少,指紋淡紫,脈細數。
理化檢查:患兒血象或正常或升高;細菌培養或病毒分離可明確致病菌。
辨證要點:小兒口瘡病理因素多為火熱,病患較久,易耗陰液,陰虛不能制火,則虛火上炎,故見口瘡反復發作,神倦顴紅,盜汗,手足心熱等證。
治療原則:滋陰降火。
方藥運用:知柏地黃湯加減:生地、黃柏、知母、山茱萸、茯苓、山藥、澤瀉、丹皮、玄參、五味子、麥冬等。邪熱稽留,耗傷津液者,加石斛、旱蓮草、沙參等;肝腎陰虛者,加肉蓯蓉、女貞子、菟絲子;盜汗少寐者,加酸棗仁、龍骨(先煎);午后潮熱者,加知母、地骨皮。
若是長期腹瀉而反復發作口瘡者,多以脾氣虛弱為主,可用參苓白術散加升麻、葛根治之。心腎陰虛口瘡者可用六味地黃丸合補心丸化裁治療。熱病后期,熱邪灼陰,陰液虧耗;虛火上炎所致口瘡,可用養陰清肺湯(生地、麥冬、玄參、貝母、丹皮、白芍等)治療。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口炎的辨證治療方法,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
關于尿液有益還是無用的討論!據英國《獨立報》報道,尿療對于人們并不陌生,有人對此十分厭惡,而一些人卻認為“肥水不流外人田”,它不僅能夠治愈大到癌癥小
-
怎么才能有效的緩解疲勞?有許多人常常感到休息也不能夠很好地解除疲勞,但又找不出什么原因,
-
孕婦高血脂怎么辦?調整飲食很關鍵懷孕期間暴飲暴食或者吃得太過油膩,容易出現高血脂的問題,高血脂會引起手腳麻木,而且會嚴重影響腹中胎兒健康,所以孕期高血脂
-
血液粘稠該怎么辦?拍拍肘窩可凈化 血液粘稠不妨多拍拍肘窩血液黏稠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群居多,因為一旦患有了血液黏稠,可能會導致很多的其他疾病
-
血液粘稠吃什么好?4種食物是血液粘稠“克星”血液黏稠會出現頭暈的現象,并且會出現肢體麻木的問題,也會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經常會感覺到身體乏力,這些都是血液粘稠常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