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的中醫治法
便血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特殊癥狀 ,指大便帶血 ,或全血便 ,如出血時間較長 (超過 8小時 ) ,也可呈黑便。一般來說,肛門及直腸、結腸、小腸、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與血管疾病、代謝與營養紊亂以及中毒性疾病 ,均能導致便血的發生。
中醫的“腸風”、“臟毒”、“結陰”三者均指便血。或先血后便 ,或先便后血 ,或單純下血。《金匱》有遠血、近血之分。《景岳全書》進一步闡明遠血者 ,或在小腸 ,或在胃 ;近血者 ,或在大腸 ,或在肛門。《證治要訣》以血色清而鮮者為腸風 ,濁而黯者為臟毒。《圣濟總錄》謂陰氣內結者為結陰 ,痔疾亦包括在內。大凡便血 ,致病原因有二 ,一是脾虛不能統血 ,二是濕熱下注傷損大腸陰絡。
脾氣虛弱證見下血質稀色淡 ,淋瀝不斷 ,或便血紫黯 ,伴見面色不華、神疲懶言、眩暈耳鳴、腹痛隱隱、喜熱畏寒 ,苔薄白質淡或有齒痕。屬脾虛氣弱 ,統攝失職 ,宜溫中健脾法。方選黃土湯、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等 ,忌用苦寒傷中之品,防冰上加霜。藥如太子參、白術、陳皮、黃芪、云苓、灶心土、當歸、甘草、山藥、生苡仁等。
濕熱下注大便下血如濺 ,如質清色鮮、手足心熱、咽干口燥者 ,屬熱迫大腸 ,傷及血絡 ,宜涼血止血法。用槐花散、地榆散、知柏地黃湯等加減。藥用生地榆、丹皮、生地、槐花、天冬、麥冬、玄參、北沙參、竹葉、金銀花、山萸肉、生白芍、仙鶴草等 ;若血下污濁、質稠量多、大便不暢、小便熱澀 ,多為大腸濕熱。用清熱利濕解毒法 ,常選地榆散加蒼術、黃柏 ,兼用臟連丸 ,或用澤瀉湯加蒲公英、貫眾、土茯苓、連翹、大黃等。如便血日久 ,濕熱未清 ,營陰已虧者 ,治當虛實兼顧 ,和營清熱。
便血一證常見于多種疾病之中 ,臨床上首先要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警惕惡性腫瘤所致 ,應去醫院做檢查治療 ,以免貽誤時機。
-
老人高血脂怎么辦?控制飲食很重要老年人如果有高血脂的問題,應該要合理的控制飲食,最好通過藥物進行調理,能改善高血脂的問題,并且要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
-
男性壯陽吃什么食物呢男性擁有超強的性能力,并且身體保持強有力的力氣,使其都表明著男性有充足的陽剛之氣,但隨著男性的年齡增加,尤其是長期從事重
-
夜間盜汗的常見類型及治療偏方很多中老年人會有不少睡眠問題,例如失眠、夜間盜汗等等。夜間盜汗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主要表現就是在夜間睡覺時,身體會出比
-
放屁太多怎么辦 中醫幫你管理“屁”事放屁太多怎么辦?放屁雖然是身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之一,但是如果出現了放屁多,放臭屁的情況,那么就是一種病態的表現了。放屁多,
-
亞健康的類型 辨證治療很關鍵如今亞健康的人群是越來越多,那么你知道亞健康的類型有哪些呢?亞健康是健康的一種游離狀態,又稱為“機體第三狀態”或“灰色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