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如何幫助人類消暑解熱的
對于中醫是如何幫助人民消暑解熱的,都是我們非常好奇的事情,一旦到了夏季,往往人們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發生,這樣的現象的出現與高溫有著直接性的關系,那么在炎熱的夏季,中醫是如何幫助人類消暑解熱的呢!
1、宜吃苦清補:從夏至開始,陽極陰生,陰氣居于內。所以,夏至后飲食要以清泄暑熱、增進食欲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補。綠葉菜和瓜果類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錯的選擇,如白菜、苦瓜、絲瓜、黃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
推薦菜:苦瓜拌芹菜
苦瓜、芹菜各150克,芝麻醬、蒜泥各適量。先將苦瓜去皮、瓤,切成細絲,用開水燙一下,再用涼開水過一遍,瀝掉水分,然后將芹菜、苦瓜同拌,加入作料調勻即可。本菜肴具有涼肝降壓的功效,適用于肝陽上亢之高血壓患者食用。苦瓜又被稱為涼瓜,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入心、肝、脾、肺經。具有除邪熱,可解疲乏,清心聰耳明目,潤澤肌膚,強身,使人精力旺盛,抗衰老等功效。
2、宜健脾忌寒濕:中醫理論中,脾負責將營養物質運化吸收并布散到全身,在五行中屬土,喜燥惡濕。而夏至起陰雨連綿、潮濕,人最易出現脾虛濕困。按照中醫養生學的理論,過濕會對脾造成損害。為了恢復脾的功能,維持它的正常運轉,平時應多吃一些利水滲濕的食物,將體內多余的積水排出。
推薦菜:薏仁綠豆粥
薏仁健脾化濕,綠豆清熱解毒。薏仁較難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溫水浸泡2-3小時,讓它充分吸收水分,綠豆最好也浸泡12小時,然后等份煮粥即可。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綠豆性甘寒,能入心經和胃經。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效。
3、宜祛暑生津:《呂氏春秋·盡數篇》指出:“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孫思邈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在強調飲食清補的同時,勿過咸、過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
推薦菜:山楂湯
山楂片克、酸梅50克,加水煮爛,放入白菊花克,燒開后撈出,然后放入適量白糖,晾涼飲用。可消食健胃、活血化淤。山楂,又稱山里紅,性味酸、甘,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助消化,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血管系統UI及抑制細菌的作用。
4、宜少肉少膩:“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推薦菜:荷葉茯苓粥
荷葉1張(鮮、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克,白糖適量。先將荷葉煎湯去渣,把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藥湯中,同煮為粥,出鍋前將白糖入鍋。有清熱解暑、寧心安神的功效。荷葉,別名蓮葉,性味有清香氣,味微苦,無毒。歸經:入脾經、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平肝降脂之功。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
能夠幫助人們起到消暑解渴的藥材,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多的,荷葉,茯苓粥,里面的營養都是非常的豐富的,而且它具有寧心安神的功效,還可以幫助人們降低身體內的脂肪含量,因此在夏季是人們消暑解渴的好選擇之一!
-
血液粘稠吃什么好?4種食物是血液粘稠“克星”血液黏稠會出現頭暈的現象,并且會出現肢體麻木的問題,也會出現胸悶氣短的情況,經常會感覺到身體乏力,這些都是血液粘稠常見的
-
生二孩該怎么做好老大的心理疏導雖然現在實行計劃生育,但是很多的家庭覺得一個小孩子太寂寞,常常會選擇再生一個孩子讓另外的一個孩子不孤單。不過生二孩的家庭
-
尿路感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平時可能會因為不正常的生活習慣而引起一些外科疾病的發生,那么,當自己的泌尿系統出現各種病癥時,平時可以采取刮痧的方法進行
-
熱毛巾有不容忽視的養生功效勞累一天,很多人喜歡用熱毛巾敷臉,這對解乏、緩解疲勞有好處。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分析,熱毛巾除了能解乏,它還有一定的養生功效
-
冬季容易上火 如何從舌頭看出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一些中醫調理疾病的方式,可以根據人體的面色,觀察出疾病的存在,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所以,大家需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