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化寒濕-真武湯
《傷寒論》
[組成]茯苓三兩(9 g) 芍藥三兩(9 g) 白術二兩(6 g) 生姜切,三兩(9 g) 附子一枚(9 g)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方解]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濕泛溢的基礎方。蓋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腎,脾陽虛則濕難運化,腎陽虛則水不化氣而致水濕內停。腎中陽氣虛衰,寒水內停,則小便不利;水濕泛溢于四肢,則沉重疼痛,或肢體浮腫;水濕流于腸間,則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則或咳或嘔;水氣凌心,則心悸;水濕中阻,清陽不升,則頭眩。若由太陽病發汗太過,耗陰傷陽,陽失溫煦,加之水漬筋肉,則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其證因于陽虛水泛,故治療當以溫陽利水為基本治法。本方以附子為君藥,本品辛甘性熱,用之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兼暖脾土,以溫運水濕。臣以茯苓利水滲濕,使水邪從小便去;白術健脾燥濕。佐以生姜之溫散,既助附子溫陽散寒,又合苓、術宣散水濕。白芍亦為佐藥,其義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氣,《本經》言其能“利小便,《名醫別錄》亦謂之“去水氣,利膀胱”;二者柔肝緩急以止腹痛;三者斂陰舒筋以解筋肉瞤動;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熱傷陰,以利于久服緩治。如此組方,溫脾腎以助陽氣,利小便以祛水邪。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溫陽利水之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細辛溫肺化飲,五味子斂肺止咳;陰盛陽衰而下利甚者,去芍藥之陰柔,加干姜以助溫里散寒;水寒犯胃而嘔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和胃降逆,可更加吳茱萸、半夏以助溫胃止嘔。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等屬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者。
[組成]茯苓三兩(9 g) 芍藥三兩(9 g) 白術二兩(6 g) 生姜切,三兩(9 g) 附子一枚(9 g)炮,去皮,破八片
[用法]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溫陽利水。
[主治]陽虛水泛證。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心下悸動不寧,頭目眩暈,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四肢沉重疼痛,浮腫,腰以下為甚;或腹痛,泄瀉;或咳喘嘔逆。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
[方解]本方為治療脾腎陽虛,水濕泛溢的基礎方。蓋水之制在脾,水之主在腎,脾陽虛則濕難運化,腎陽虛則水不化氣而致水濕內停。腎中陽氣虛衰,寒水內停,則小便不利;水濕泛溢于四肢,則沉重疼痛,或肢體浮腫;水濕流于腸間,則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則或咳或嘔;水氣凌心,則心悸;水濕中阻,清陽不升,則頭眩。若由太陽病發汗太過,耗陰傷陽,陽失溫煦,加之水漬筋肉,則身體筋肉瞤動、站立不穩。其證因于陽虛水泛,故治療當以溫陽利水為基本治法。本方以附子為君藥,本品辛甘性熱,用之溫腎助陽,以化氣行水,兼暖脾土,以溫運水濕。臣以茯苓利水滲濕,使水邪從小便去;白術健脾燥濕。佐以生姜之溫散,既助附子溫陽散寒,又合苓、術宣散水濕。白芍亦為佐藥,其義有四:一者利小便以行水氣,《本經》言其能“利小便,《名醫別錄》亦謂之“去水氣,利膀胱”;二者柔肝緩急以止腹痛;三者斂陰舒筋以解筋肉瞤動;四者可防止附子燥熱傷陰,以利于久服緩治。如此組方,溫脾腎以助陽氣,利小便以祛水邪。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溫陽利水之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小便不利,肢體沉重或浮腫,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水寒射肺而咳者,加干姜、細辛溫肺化飲,五味子斂肺止咳;陰盛陽衰而下利甚者,去芍藥之陰柔,加干姜以助溫里散寒;水寒犯胃而嘔者,加重生姜用量以和胃降逆,可更加吳茱萸、半夏以助溫胃止嘔。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心源性水腫、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腸炎、腸結核等屬脾腎陽虛,水濕內停者。
相關文章
-
身體濕氣怎么排除?教你4招快速排濕氣體內濕氣重會出現身體乏力的現象,并且也會出現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通過食療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氣,薏米粥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
-
濕氣重怎么辦 養生靚湯幫你除濕邪濕氣重怎么辦?有些人經常會出現渾身無力,舌苔厚重,大便稀溏的情況,這很可能就是濕氣重的表現,濕邪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
-
吃什么能祛濕 飲食療法幫你排濕邪早春時節會出現回南天,陰雨綿綿,整個環境都是濕漉漉的,這樣的環境最容易導致濕邪的發生,濕邪侵入身體的家,會給身體的健康帶
-
生活中如何去濕氣呢平時有些人會出現生活方式,不健康而使一些濕氣入身,發生,實際過重的現象,所以在平時應該掌握一些祛濕的方法,這樣可以防止濕
-
濕熱體質如何進行改善現在社會人們比較忙碌,所以濕熱體質的人群越來越多,濕熱體質人群經常會出現口干舌燥,而且還會出現口臭的現象,嚴重的影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