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祛濕-茵陳蒿湯
《傷寒論》
[組成]茵陳六兩(18g) 梔子十四枚(12g) 大黃二兩(6 g),去皮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發熱,無汗或但頭汗出,口渴欲飲,惡心嘔吐,腹微滿,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滑數有力。
[方解]本方為治療濕熱黃疸之常用方,《傷寒論》用其治療瘀熱發黃,《金匱要略》以其治療谷疸。病因皆緣于邪熱人里,與脾濕相合,濕熱壅滯中焦所致。濕熱壅結,氣機受阻,故腹微滿、惡心嘔吐、大便不爽甚或秘結;無汗而熱不得外越,小便不利則濕不得下泄,以致濕熱熏蒸肝膽,膽汁外溢,浸漬肌膚,則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濕熱內郁,津液不化,則口中渴。舌苔黃膩,脈沉數為濕熱內蘊之征。治宜清熱,利濕,退黃。方中重用茵陳為君藥,本品苦泄下降,善能清熱利濕,為治黃疸要藥。臣以梔子清熱降火,通利三焦,助茵陳引濕熱從小便而去。佐以大黃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導瘀熱從大便而下。三藥合用,利濕與泄熱并進,通利二便,前后分消,濕邪得除,瘀熱得去,黃疸自退。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濕熱黃疽之常用方,其證屬濕熱并重。臨床應用以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舌苔黃膩,脈沉數或滑數有力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若濕重于熱者,可加茯苓、澤瀉、豬苓以利水滲濕;熱重于濕者,可加黃柏、龍膽草以清熱祛濕;脅痛明顯者,可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氣。
3,現代運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黃疽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鉤端螺旋體病等所引起的黃疸,證屬濕熱內蘊者。
相關文章
-
身體濕氣怎么排除?教你4招快速排濕氣體內濕氣重會出現身體乏力的現象,并且也會出現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通過食療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氣,薏米粥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
-
濕氣重怎么辦 養生靚湯幫你除濕邪濕氣重怎么辦?有些人經常會出現渾身無力,舌苔厚重,大便稀溏的情況,這很可能就是濕氣重的表現,濕邪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
-
吃什么能祛濕 飲食療法幫你排濕邪早春時節會出現回南天,陰雨綿綿,整個環境都是濕漉漉的,這樣的環境最容易導致濕邪的發生,濕邪侵入身體的家,會給身體的健康帶
-
生活中如何去濕氣呢平時有些人會出現生活方式,不健康而使一些濕氣入身,發生,實際過重的現象,所以在平時應該掌握一些祛濕的方法,這樣可以防止濕
-
濕熱體質如何進行改善現在社會人們比較忙碌,所以濕熱體質的人群越來越多,濕熱體質人群經常會出現口干舌燥,而且還會出現口臭的現象,嚴重的影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