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祛濕-二妙散
《丹溪心法》
[組成]黃柏炒 蒼術米泔水浸,炒(各15g)
[用法]上二味為末,沸湯,入姜汁調服(現代用法:為散劑,各等分,每次服3-5g,或為丸劑,亦可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下注證。筋骨疼痛,或兩足痿軟,或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濕疹,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者。
[方解]本方為治療濕熱下注之基礎方。濕熱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脈弛緩,則兩足痿軟無力,而成痿證。濕熱痹阻筋脈,以致筋骨疼痛、足膝紅腫,或為腳氣;濕熱下注于帶脈與前陰,則為帶下臭穢或下部濕瘡;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是為濕熱之征。治宜清熱燥濕。方中黃柏為君,取其苦以燥濕,寒以清熱,其性沉降,長于清下焦?jié)駸帷3家陨n術,辛散苦燥,長于健脾燥濕。二藥相伍,清熱燥濕,標本兼顧。入姜汁調服,取其辛散以助藥力,增強通絡止痛之功。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痿、痹、腳氣、帶下、濕瘡等病證的基礎方,其清熱燥濕之力較強,宜于濕熱俱重之證。臨床應用以足膝腫痛,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運用本方宜根據病證之不同適當加味。濕熱痿證,可加豨薟草、木瓜、萆薢等祛濕熱,強筋骨;濕熱腳氣,宜加薏苡仁、木瓜、檳榔等滲濕降濁;下部濕瘡、濕疹,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清濕熱,解瘡毒。
3.現代運用 本方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陰囊濕疹、陰道炎等屬濕熱下注者。
[組成]黃柏炒 蒼術米泔水浸,炒(各15g)
[用法]上二味為末,沸湯,入姜汁調服(現代用法:為散劑,各等分,每次服3-5g,或為丸劑,亦可作湯劑,水煎服)。
[功用]清熱燥濕。
[主治]濕熱下注證。筋骨疼痛,或兩足痿軟,或足膝紅腫疼痛,或濕熱帶下,或下部濕瘡、濕疹,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者。
[方解]本方為治療濕熱下注之基礎方。濕熱下注,流于下肢,使筋脈弛緩,則兩足痿軟無力,而成痿證。濕熱痹阻筋脈,以致筋骨疼痛、足膝紅腫,或為腳氣;濕熱下注于帶脈與前陰,則為帶下臭穢或下部濕瘡;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是為濕熱之征。治宜清熱燥濕。方中黃柏為君,取其苦以燥濕,寒以清熱,其性沉降,長于清下焦?jié)駸帷3家陨n術,辛散苦燥,長于健脾燥濕。二藥相伍,清熱燥濕,標本兼顧。入姜汁調服,取其辛散以助藥力,增強通絡止痛之功。
[運用]
1.辨證要點 本方為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痿、痹、腳氣、帶下、濕瘡等病證的基礎方,其清熱燥濕之力較強,宜于濕熱俱重之證。臨床應用以足膝腫痛,小便短赤,舌苔黃膩為辨證要點。
2.加減變化 運用本方宜根據病證之不同適當加味。濕熱痿證,可加豨薟草、木瓜、萆薢等祛濕熱,強筋骨;濕熱腳氣,宜加薏苡仁、木瓜、檳榔等滲濕降濁;下部濕瘡、濕疹,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清濕熱,解瘡毒。
3.現代運用 本方適用于風濕性關節(jié)炎、陰囊濕疹、陰道炎等屬濕熱下注者。
相關文章
-
身體濕氣怎么排除?教你4招快速排濕氣體內濕氣重會出現身體乏力的現象,并且也會出現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通過食療可以排出體內的濕氣,薏米粥具有調理身體的作用,能
-
濕氣重怎么辦 養(yǎng)生靚湯幫你除濕邪濕氣重怎么辦?有些人經常會出現渾身無力,舌苔厚重,大便稀溏的情況,這很可能就是濕氣重的表現,濕邪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
-
吃什么能祛濕 飲食療法幫你排濕邪早春時節(jié)會出現回南天,陰雨綿綿,整個環(huán)境都是濕漉漉的,這樣的環(huán)境最容易導致濕邪的發(fā)生,濕邪侵入身體的家,會給身體的健康帶
-
生活中如何去濕氣呢平時有些人會出現生活方式,不健康而使一些濕氣入身,發(fā)生,實際過重的現象,所以在平時應該掌握一些祛濕的方法,這樣可以防止?jié)?
-
濕熱體質如何進行改善現在社會人們比較忙碌,所以濕熱體質的人群越來越多,濕熱體質人群經常會出現口干舌燥,而且還會出現口臭的現象,嚴重的影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