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嗜睡癥辨證分型而治
嗜睡癥是怎么產生的?中西醫各有說辭,在中醫看來,中氣不運是引起嗜睡癥的主要因素。中氣即是脾胃之氣,根據中醫理論中的“陽”主動,“陰”主靜。所以陽氣不足、陰氣有余時也會出現嗜睡癥。《靈樞。寒熱病》篇說:“陽氣盛則,嗔目,陰氣盛則瞑目”說明了嗜睡癥的病理主要在于陰盛陽衰。
中醫治療嗜睡癥辨證分型而治:
(1)氣血不足:素體虛弱,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頭暈作眩,心悸不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經行之際昏昏嗜睡,每以進餐后尤甚。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宜補氣養血。首選方藥:十全大補湯。黨參、白術、茯苓、熟地、當歸、白芍藥各10克,黃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若以脾氣不足為主,宜首選香砂六君子湯以健脾益氣;若血虛明顯者,倍芍藥、當歸,加阿膠(烊化)10克,以養血充營。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藥以開竅提神。
(2)脾虛濕因:素體肥胖,常伴浮腫,動則氣喘,食欲欠佳,胃脘滿悶,白帶量多,質粘而稠。經行之際精神疲憊,頭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終日昏昏嗜睡。舌苔白膩,脈濡緩。治宜燥濕健脾,益氣提神。首選方藥為太無神術散(《醫方集解》):蒼術、陳皮各12克,藿香、厚樸、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紅棗10枚。濕邪蘊郁化熱,小便黃,舌苔黃膩者,宜酌減香燥行氣之品用量,并加黃芩、山梔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熱化濕。此類患者應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腦提神。
(3)腎精虧虛:經期倦怠善眠,耳鳴耳聾,神情呆滯。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軟。月經后期,經量少。舌質淡,脈沉細。治宜益腎填精。首選方藥:河車大造丸。本藥有市售。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頻而清長者多為腎陽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歸丸以陰陽雙補。
嗜睡癥并不是什么頑疾,只要患者耐心治療,康復并不難。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建議患者平時多注意飲食,和起居生活保持合理正常,對病情的好轉起到更好的效果。
中醫治療嗜睡癥辨證分型而治:
(1)氣血不足:素體虛弱,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頭暈作眩,心悸不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經行之際昏昏嗜睡,每以進餐后尤甚。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治宜補氣養血。首選方藥:十全大補湯。黨參、白術、茯苓、熟地、當歸、白芍藥各10克,黃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若以脾氣不足為主,宜首選香砂六君子湯以健脾益氣;若血虛明顯者,倍芍藥、當歸,加阿膠(烊化)10克,以養血充營。方中并可加石菖蒲、益智仁等藥以開竅提神。
(2)脾虛濕因:素體肥胖,常伴浮腫,動則氣喘,食欲欠佳,胃脘滿悶,白帶量多,質粘而稠。經行之際精神疲憊,頭重如裹,四肢沉重,困倦嗜睡,終日昏昏嗜睡。舌苔白膩,脈濡緩。治宜燥濕健脾,益氣提神。首選方藥為太無神術散(《醫方集解》):蒼術、陳皮各12克,藿香、厚樸、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紅棗10枚。濕邪蘊郁化熱,小便黃,舌苔黃膩者,宜酌減香燥行氣之品用量,并加黃芩、山梔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熱化濕。此類患者應酌加石菖蒲用量,以醒腦提神。
(3)腎精虧虛:經期倦怠善眠,耳鳴耳聾,神情呆滯。平日精力不支,腰膝酸軟。月經后期,經量少。舌質淡,脈沉細。治宜益腎填精。首選方藥:河車大造丸。本藥有市售。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頻而清長者多為腎陽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歸丸以陰陽雙補。
嗜睡癥并不是什么頑疾,只要患者耐心治療,康復并不難。除了藥物治療外,還建議患者平時多注意飲食,和起居生活保持合理正常,對病情的好轉起到更好的效果。
相關文章
-
女性手腳冰涼怎么辦?教你幾招避免寒氣手腳冰涼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引起的,按摩肚臍能促進血液循環,可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的狀況,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堅持泡腳,具有
-
中醫治療腳氣病 有什么好的方法現在很多人都有腳氣病的情況,本來這個病也是非常的容易傳染,一不小心就讓自己患上了腳氣病,那么你知道,中醫是如何治療腳氣病
-
中醫藥是如何治療肺癌的肺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非常快,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有著很大的威脅。該病的病因至
-
中醫養生得先養神在中醫中,養生要先養神,這樣才能真正的養生。那么中醫怎么養神呢?對養生又有什么樣的幫助呢?下面我們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詳
-
中醫治療鼻咽癌有什么優勢中醫通過清熱解毒,宣肺利竅,消痰散結。滋肝腎,補氣血。涼血熄風,解毒散結等可以治療痰濁凝聚型,陰血虧損型,火熱內困型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