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得先養神
在中醫中,養生要先養神,這樣才能真正的養生。那么中醫怎么養神呢?對養生又有什么樣的幫助呢?下面我們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詳細的信息。
養生先養神
不患失
每個人由于分工的不同,能力的大小,以及社會的需要,人事的變遷,人的一生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作為社會一分子,對于個人的地位的高低,榮譽的大小,報酬的多寡,享受的厚薄,如能泰然處之,怡然自得,則對養神十分有益。
尋寄托
《壽親養老新書》說:“凡人平生為性,各有所嗜之事,見即喜之。”龔廷賢《壽世保元》中亦說:“詩書悅心,山林逸興,可以延年。”提出發展興趣愛好是消除孤僻郁悶的好辦法。有好琴棋者,有好書畫者,有好古玩者,有好花木者,各經嗜好尋求自得其樂。充實的業余生活,精神有了寄托,能“樂以忘憂”,修身養性,全神延壽。閑暇之時,到大自然中去欣賞那飛瀑流泉、奇峰怪石、綠樹修竹、芳草異香、蟲吟鳥鳴……使人頓感心爽神怡。良好的心理影響生理,機體各種生命節律與自然相和諧,無形中提高了生命質量、生命的活力,對養神增壽頗為有益。
重養性
古代醫家及養生家都強調“養生莫若養性”。養性,是指加強道德修養。晉代養生家葛洪云:“若德行不修,介長年累月方術,皆不得長生也。”唐代藥王孫思邈也指出:“若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人們只要重視道德修養,嚴于律己,寬厚待人,助人為樂,光明磊落,慈悲為懷,不生妒心,與人為善,心理自然處于愉悅平衡狀態,身體機能必然和諧,即可內外不為邪所傷而無病。《內經》也提倡“恬淡虛無”、“清心寡欲”。是說要排除一切雜念,使心地清純如鏡。要求人們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事理通達,心平氣和,勿讓雜念利欲勞心費神。只有做到清心寡欲,沒有過多的貪求,才能減少“妄求”,不為身外之物擾動心神,以此而康泰延年。
相關文章
-
女性手腳冰涼怎么辦?教你幾招避免寒氣手腳冰涼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引起的,按摩肚臍能促進血液循環,可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的狀況,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堅持泡腳,具有
-
中醫治療腳氣病 有什么好的方法現在很多人都有腳氣病的情況,本來這個病也是非常的容易傳染,一不小心就讓自己患上了腳氣病,那么你知道,中醫是如何治療腳氣病
-
中醫藥是如何治療肺癌的肺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非常快,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有著很大的威脅。該病的病因至
-
中醫養生得先養神在中醫中,養生要先養神,這樣才能真正的養生。那么中醫怎么養神呢?對養生又有什么樣的幫助呢?下面我們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詳
-
中醫治療鼻咽癌有什么優勢中醫通過清熱解毒,宣肺利竅,消痰散結。滋肝腎,補氣血。涼血熄風,解毒散結等可以治療痰濁凝聚型,陰血虧損型,火熱內困型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