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習慣改變可能與癌癥有關
排便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排便反射,由直腸感受器通過傳入神經到達中樞神經(大腦),再經傳出神經到達直腸感受器,引起排便沖動,并且經內臟傳入神經至第一腰椎的排便中樞,還有直腸、盆底肌肉參與形成反射通路來完成排便過程。這其中某一環節受阻都會影響人的排便活動。
所謂大便習慣改變,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改變。
排便感覺
糞便是食物經消化吸收留下的殘渣,形成糞團,經腸蠕動進入直腸,直腸的壓力感受器引起便意,表現為下腹脹滿、肛門墜脹,這種感覺在糞便排出體外后隨即消失。人們的這一生理活動過程是一種輕松帶喜悅感的過程,少數情況下有短時肛門墜,瞬間消失。
排便頻度
每日排便次數,正常成人每日為1~2次,少數人隔日1次。排便每周少于2次,應視為便秘。
糞便性質
這里主要指糞塊的干或稀,通常為成形軟便,偶爾出現干或稀便亦屬正常,往往與飲食活動和精神因素等有關。
大便習慣改變是沒有原因的大便習慣改變,而且持續加重,這就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臨床上將大便習慣改變視為大腸癌的一個早期表現。當無原因便次增多,無論是干便或稀便,若同時伴有排便不盡,說明盆底和直腸神經肌肉受到刺激,此時又有大便帶血,應及時送醫院就診,切不可自認為痔瘡發作而延誤治療。醫生在得到上述患者陳述后,必須做肛門指診,必要時施行腸鏡檢查,以排除直腸炎癥、腫瘤等疾病。
文獻報道,直腸癌患者中約有30%~80%在確診前被誤診為內痔或痢疾。大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早期的一個信號,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的大腸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為90%以上,而晚期患者手術治療生存率僅為30%。
在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居癌癥發生率之第三位,手術時發現,有20%左右的患者已出現遠處轉移。為了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大腸腫瘤,我們應該重視大便習慣的改變。
相關文章
-
女性手腳冰涼怎么辦?教你幾招避免寒氣手腳冰涼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引起的,按摩肚臍能促進血液循環,可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的狀況,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堅持泡腳,具有
-
中醫治療腳氣病 有什么好的方法現在很多人都有腳氣病的情況,本來這個病也是非常的容易傳染,一不小心就讓自己患上了腳氣病,那么你知道,中醫是如何治療腳氣病
-
中醫藥是如何治療肺癌的肺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非常快,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有著很大的威脅。該病的病因至
-
中醫養生得先養神在中醫中,養生要先養神,這樣才能真正的養生。那么中醫怎么養神呢?對養生又有什么樣的幫助呢?下面我們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詳
-
中醫治療鼻咽癌有什么優勢中醫通過清熱解毒,宣肺利竅,消痰散結。滋肝腎,補氣血。涼血熄風,解毒散結等可以治療痰濁凝聚型,陰血虧損型,火熱內困型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