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骨質增生的四大要點
骨質增生是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常見于膝、髖、腰椎、頸椎、肘等關節。中醫對于骨質增生也是很有研究的,下面中醫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骨質增生的中醫診斷方法,一起了解一下。
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
(一)外感風寒濕邪
如果患者感受了風寒、著涼、久居潮濕之地、冒雨涉水等,外邪乘隙侵犯肌表經絡,客于關節、筋骨,導致機體全部或某一局部性生氣血運行阻滯,經脈痹阻,筋骨失養,漸成骨痹。
(二)肝腎虧虛
中醫認為“腎主藏精,主骨生髓”,若腎精充足則機體強健,骨骼外形及內部結構正常,且可耐勞累及一般傷損。而“肝主藏血,主筋束骨利關節”,肝血充足則筋脈強勁,靜可保護諸骨,充養骨髓;動則約束諸骨,免致過度活動,防止脫位。
若腎精虧虛,肝血不足,則骨髓發育異常,更兼筋肉不堅,榮養乏源,既無力保護骨髓、充養骨髓,又不能約束諸骨,防止脫位。久之關節在反復的活動過程中,可漸漸地受到損害而過早過快地出現退。
(三)外傷與勞損
一時性承受超強度的外力,包括扭、挫、撞、跌等,或長時間承受超強度的外力勞損,如特定狀態下采取不正確姿式持續緊張地勞作等,都可造成關節的急性或慢性損傷,以發生在頸、腰段、脊柱及髖、膝、踝等負重關節較多。
當這些外方作用于上述部位時,可引起受力最集中的關節局部發生氣血逆亂,嚴重的導致筋損骨傷、血流不循常道而溢于脈外形成瘀血凝滯,導致關節骨骼結構受損,失去滋養,久之,退行性疾病便會出現。
(四)痰濕內阻
“肥人多痰濕”,故體胖之人易患本病。肥胖之體,多陽虛濕盛,濕聚成痰,隨經脈流注于關節部位,又體胖之人可加重關節之負重。二者均可造成關節局部血運不暢,筋骨失養,久則成痹。
相關文章
-
女性手腳冰涼怎么辦?教你幾招避免寒氣手腳冰涼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引起的,按摩肚臍能促進血液循環,可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的狀況,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堅持泡腳,具有
-
中醫治療腳氣病 有什么好的方法現在很多人都有腳氣病的情況,本來這個病也是非常的容易傳染,一不小心就讓自己患上了腳氣病,那么你知道,中醫是如何治療腳氣病
-
中醫藥是如何治療肺癌的肺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非常快,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有著很大的威脅。該病的病因至
-
中醫養生得先養神在中醫中,養生要先養神,這樣才能真正的養生。那么中醫怎么養神呢?對養生又有什么樣的幫助呢?下面我們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詳
-
中醫治療鼻咽癌有什么優勢中醫通過清熱解毒,宣肺利竅,消痰散結。滋肝腎,補氣血。涼血熄風,解毒散結等可以治療痰濁凝聚型,陰血虧損型,火熱內困型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