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進補有講究 需按時令來進補
保健養生已經成了人們共同的認識,做好日常的保健,可以促進身體的健康。說到養生不得不提到進補,秋季是進補的好時節,除了多吃點營養食材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中藥來進補。中藥進補有著悠久的歷史,那么我們該如何科學的進補呢?
中醫通常把補益類中藥分為四類:即補氣類中藥、補血類中藥、補陰類中藥、補陽類中藥。其中補氣中藥有:人參、黨參、西洋參、黃芪、白術、山藥、大棗等。補血類中藥有:當歸、熟地、阿膠、何首烏、桑葚、龍眼肉等。補陰類中藥有:沙參、玉竹、麥冬、百合、枸杞子、黑芝麻等。補陽類中藥有:鹿茸、冬蟲夏草、韭菜子、蛤蚧、杜仲、核桃肉等。那么,如何使用這些補益類中藥呢?中醫上主要是依據病情和時令來選擇。
一、根據病情補益
中醫在認識疾病、診斷和治療疾病中,最講究辨證論治。這是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和原則,用藥治病如此,在補益方面的選擇也是同樣,必須按照中醫用藥的特點,分清陰陽氣血的虛實,辨證用藥,才能真正發揮其補益的功效。
氣虛:當出現困倦乏力、氣短、不愿多講話或講話無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稍加運動即大汗淋漓時,即可判為氣虛。這時就可以服用補氣類中藥,如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或是以這些藥為主的各類成藥或湯劑。
血虛:常常表現為頭暈眼花、面色萎黃、口唇與指甲蓋色淡、心悸以及婦女月經不調。這時就可以服用補血類中藥,如當歸、何首烏、阿膠、龍眼肉、熟地等,或是以這些藥為主的成藥或湯劑。
陰虛:常見身體消瘦、頭暈耳鳴、嘴唇殷紅、心煩失眠、潮熱盜汗、咳喘咯血、遺精。即可選用沙參、玉竹、麥冬、百合、枸杞子等,或是以這些藥為主的成藥或湯劑。
陽虛:多見于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無精打采、腰膝酸軟、自汗、小便清。即可選用補陽類中藥,如鹿茸、冬蟲夏草、韭菜子、杜仲、核桃仁等,或是以這些藥為主的成藥或湯劑。
通常虛證出現時不單純只是氣虛、血虛、陰虛或陽虛,而是有密切的聯系。中醫理論認為氣血同源、陰陽互根,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響。如氣虛不能生血,血虛又會影響氣弱;陰虛可以導致陽虛、陽虛又可導致陰虛等,最后還可導致陰陽氣血俱虛。所以,必須根據癥情的具體變化,正確使用補益類中藥。
-
女性手腳冰涼怎么辦?教你幾招避免寒氣手腳冰涼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引起的,按摩肚臍能促進血液循環,可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的狀況,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堅持泡腳,具有
-
中醫治療腳氣病 有什么好的方法現在很多人都有腳氣病的情況,本來這個病也是非常的容易傳染,一不小心就讓自己患上了腳氣病,那么你知道,中醫是如何治療腳氣病
-
中醫藥是如何治療肺癌的肺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非常快,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有著很大的威脅。該病的病因至
-
中醫養生得先養神在中醫中,養生要先養神,這樣才能真正的養生。那么中醫怎么養神呢?對養生又有什么樣的幫助呢?下面我們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詳
-
中醫治療鼻咽癌有什么優勢中醫通過清熱解毒,宣肺利竅,消痰散結。滋肝腎,補氣血。涼血熄風,解毒散結等可以治療痰濁凝聚型,陰血虧損型,火熱內困型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