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偏方治療燒燙傷效果好
日常生活中很多的人都可能會遇到燙傷的事情,燙傷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影響到美觀,皮膚的恢復等等,那么哪些偏方能治療燒燙傷?一起來看看吧。
側柏大黃治燒燙傷
【功能主治】主治燒燙傷。
【處方組成】鮮側柏葉240克,川大黃、當歸、地榆各60克,血余90克,槐樹露蜂房30克,黃蠟(冬用150克,夏用210克),香油1000毫升,樟腦9克。
【用法用量】將大黃切為細末,將血余取男女各半,用堿水洗凈,曬干,將香油置鍋中加熱使沸。先下側柏葉,次下當歸,再下地榆,待炸至黑枯,將渣撈出;再下血余、蜂房,炸枯撈出后過濾;趁熱下大黃、黃蠟,最后下樟腦。攪勻待涼即得,貯大口瓷瓶內備用。用時,將患處洗凈,涂敷。水泡宜先剪破后再上藥,敷以紗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以愈為度。
【加減】燙傷重者,須配合內服湯劑:用琥珀3克,朱砂、冰片各1.5克,共研為細面。再用大蘿卜榨汁1盅。加人童子便2盅,沖服藥面。
【宜忌】忌用手搔,忌食辛、辣,忌煙、酒等。
【病例驗證】此方用于治療燙傷患者達500余人,均獲治愈。燙傷輕者,一般僅用上藥外敷即可;燙傷重者,則必須配合內服湯劑。
小米冰片治燒燙傷
【功能主治】清熱止痛。主治燒燙傷。
【處方組成】小米500克,冰片6克。
【用法用量】取小米500克置于鐵鍋內,炒成炭狀,加冰片6克,研為極細末,以麻油調成糊狀。按一般方法清理創面后,涂敷小米散厚約2 毫米左右,蓋上油光紙,然后用5~6層紗布覆蓋,繃帶包扎固定(亦可采用暴露療法)。開始每日或隔日換藥一次,以后2~3日換藥一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30例,收到滿意效果。治療后,局部癥狀得以迅速改善。對Ⅰ度傷皮膚發紅或有極少小水泡者,能促進及早痊愈;Ⅱ度燒燙傷者一般換藥5~7次痊愈。
烏梅黃芩治燒燙傷
【功能主治】主治燒燙傷。
【處方組成】烏梅、兒茶、黃芩各250克,五味子、五倍子各125克,冰片25克,尼泊金適量。
【用法用量】將上藥裝人紗布袋內(除冰片、尼泊金外),置鍋內煮煎。每次加水25000毫升,煎2小時得液10000毫升;第2次加水10000毫 升,煎2小時得液5000毫升;第3次加水5000毫升,煎2小時得液2500毫升。3次共得液17500毫升,濃縮成12500毫升。過濾后加人冰片,再加人尼泊金適量裝瓶備用。用時,涂擦燒傷部位。
【病例驗證】用上藥觀察治療燒傷患者40例,經涂藥后,滲出液很快減少,一般在24小時左右干燥結痂。Ⅱ度創面1周左右痊愈;深Ⅱ度創面兩周左右愈合,最長者3周治愈。無一例出現并發感染。
大黃米醋治燒燙傷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用于Ⅰ度燙傷、燒傷。
【處方組成】大黃50克,燕子窩泥20克,冰片4.5克,米醋適量。
【用法用量】將前3味研為細末,用米醋調勻,涂敷患處,1日2次。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Ⅰ度燒燙傷50例,其中痊愈46例,一般用藥5~7天,有效率為92%。
四黃地榆膏治燒燙傷
【功能主治】主治小面積深Ⅱ度以下燒傷、燙傷,鐵水、火焰、電弧灼傷以及化學燒傷。
【處方組成】黃蠟500克,生黃柏、生大黃各600克,姜黃、生地榆各250克,麻油1000克。
【用法用量】上藥按常規熬制成膏備用。使用時常規清創處理后以燙傷膏均勻外涂患處,創面以暴露為好。每日換藥1次,后期隔日1次。
【病例驗證】常某,女,26 歲。腰部、腹部以及大腿等多處大片皮膚被開水燙傷,當即急診入院。入院檢查:上述創面大片水泡,部分表皮剝脫,基底蒼白,并見紫紅色斑點,總面枳約 18%。患者疼痛,呻吟不止。立即給予鎮痛、鎮靜劑肌注,清創后外涂四黃地榆膏,采用暴露療法。經上述處理后患者疼痛逐漸緩解,療程中檢查血象,體溫升高,配合給予抗生素治療。1周后創面干燥,腫脹消退,復查血象正常,體溫亦降至正常。繼續外涂四黃地榆膏,經治18天后創面結軟痂而愈。時值仲夏而未發生感染。隨訪創面無疤痕產生。
哪些偏方能治療燒燙傷?通過我們的介紹,大家對于治療燙傷的偏方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很多的人知道這個偏方,但是當燙傷的時候卻不能及時的治療,也是不行的。
-
女性手腳冰涼怎么辦?教你幾招避免寒氣手腳冰涼有可能是血液循環不通暢引起的,按摩肚臍能促進血液循環,可有效改善手腳冰涼的狀況,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堅持泡腳,具有
-
中醫治療腳氣病 有什么好的方法現在很多人都有腳氣病的情況,本來這個病也是非常的容易傳染,一不小心就讓自己患上了腳氣病,那么你知道,中醫是如何治療腳氣病
-
中醫藥是如何治療肺癌的肺癌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惡性腫瘤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非常快,對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有著很大的威脅。該病的病因至
-
中醫養生得先養神在中醫中,養生要先養神,這樣才能真正的養生。那么中醫怎么養神呢?對養生又有什么樣的幫助呢?下面我們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詳
-
中醫治療鼻咽癌有什么優勢中醫通過清熱解毒,宣肺利竅,消痰散結。滋肝腎,補氣血。涼血熄風,解毒散結等可以治療痰濁凝聚型,陰血虧損型,火熱內困型鼻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