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中醫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
顧名思義,中醫是中國的醫學,或者說是中國漢民族的醫學。中醫在其發生、發展的過程中,吸收與融合了其他兄弟民族乃至外國的醫療經驗和方法,但其始終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這是沒有爭議的。
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表現為極其多樣的形態,卻往往有著基本一致的內核。文化的形態可以隨著年移代革而有所不同,但精神的內核則往往歷久而恒新。中醫在中國的土地上遷演數千年之久,藥物從數百種增加到數千種乃至上萬種,方劑從數百首增加到數萬首乃至數十萬首,文獻從醫經七家、經方十一家增加到洋洋萬種之多,理論的更新、方法的豐富、技術的創新、療效的提高,自不必言說,但其內在精神則一直是穩定的,并且總是貫穿于從理論到臨床的各個方面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醫在它的千年之旅中是變而不變的,變的是形態與數量,不變的是精神。因此,中醫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
改朝換代是歷史上常有的事,但民族精神卻一直被秉持著,綿延著。敬畏天地、順應自然、強調倫理與秩序、關注人事、注重整體、主張和諧,是中國人一貫的情結。中醫歷經千年而其內在精神始終不曾有大移易,原因也在于此。中醫早已深深地烙下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印記。“天行有常”,并不因堯或桀的作為而變易,而“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自當順應自然,而后可以“長有天命”。先秦這樣的生命觀,引導了中國醫學的持續發展和繁榮。
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多與違背自然規律有關,與精神情志失調有關,于是強調外慎風寒,內調情志;中醫認為內在的病變一定會表現為外在的征象,于是主張“司外揣內”;中醫認為治療疾病的關鍵在于祛除“千般疢難,不越三條”的邪氣,扶助“沖氣以為和”的正氣,于是有了扶正與驅邪的治則治法。所有這些,既是醫學家專門提出的概念,也是一般人普遍理解的思想。實際上,中醫的理念一直便是中國文化精神內核的外化,是中華民族精神記憶的反映。中醫對天地自然的認識、對生命與疾病的認知,以及據此而發明的治療技術、養生方法等,凝聚著中國人獨有的自然觀念和人文情感,蘊涵著中國人一直持守的思維模式與生命哲學。從秦漢時代的《黃帝內經》到明清時期的溫病學派,中醫經過歷代先賢的不斷豐富與發展,形成了厚重博大的學術體系,但其在形成之初便已深深烙下的精神記憶卻是亙古不變的,是世代秉持的,中醫的血脈中始終充溢著中國傳統文化獨具風采且無可替代的精神。這是中醫可以成為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的原因之一。
從文化形態看,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其他形態相為連通,共成一體。中國傳統文化是悠久的,燦爛的。從文明的曙光在東方大地上升起至今,中國傳統的哲學、天文、地理、歷法、數學、化學,以及詩歌、辭賦、繪畫、雕塑、音樂等,與中醫一起構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輝煌殿堂。從哲學角度看,中醫在其理論構建之初,便借助了傳統的陰陽觀、五行觀、元氣論,這可以從《黃帝內經》中找到大量的證據。從技術角度看,中藥的種植不能不依靠傳統的農業和地理知識,中藥的制劑常常需要借助煉丹術———傳統化學的成果,中醫的運氣學說自然離不開天文、歷法乃至數學的支持,這也可以從歷代典籍中找到大量的證據。從學術的表達方式看,中醫借助了中國傳統文學藝術的眾多形式。
-
女人氣血不足怎么辦?3個妙招讓你氣血充足女人氣血不足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并且會有腰膝酸軟的情況,紅豆和紅棗具有調理氣血的作用,氣血不足可以食療調養,多吃些調理
-
哪些中西藥不能同時服用 你知道嗎我們都知道,有些疾病是需要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有些中藥和西藥是不能同時服用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些
-
怎么延緩衰老 小跑健腦 下蹲強心怎么延緩衰老呢?我們的機體就像是一臺機器,是有若干的零部件組成的,也就是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當然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斷的使
-
怎么凈化血液 八種食材來助力血液是身體健康的源泉,把營養物質疏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與器官,維持生命的健康。如果身體的血液出現了問題,那么身體的健康就會
-
怎么緩解久坐的危害我們都知道久坐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比如會傷害心臟的健康,傷害腰椎的健康,傷害腎臟的健康等等,那么怎么緩解久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