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圣”張仲景軼事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圣。據傳當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于東漢和平元年(公元一五零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
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張仲景自小好學深思,“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颙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將為良醫”(《何颙別傳》)。
東漢末年,連年混戰,各地連續爆發瘟疫,張仲景目擊心傷。“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傷寒雜病論》自序)。于是發憤研究醫學。
“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傷寒雜病論》自序)。張仲景為了學習醫學,就去拜宗族中張伯祖做老師,竟盡得其傳。何颙在《襄陽府志》一書中曾贊嘆說:“仲景之術,精于伯祖”。
張仲景提倡“勤求古訓”,認真學習和總結前人的理論經驗。
他曾仔細研讀過《素問》、《靈樞》、《難經》、《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古代醫書。其中《素問》對他的影響最大。
張仲景根據自己的實踐認為傷寒是一切熱病的總名稱,也就是一切因為外感而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叫做“傷寒”。他還對前人留下來的“辨證論治”的治病原則,認真地加以研究,從而提出了“六經論傷寒”的新見解。
相關文章
-
女人氣血不足怎么辦?3個妙招讓你氣血充足女人氣血不足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并且會有腰膝酸軟的情況,紅豆和紅棗具有調理氣血的作用,氣血不足可以食療調養,多吃些調理
-
哪些中西藥不能同時服用 你知道嗎我們都知道,有些疾病是需要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有些中藥和西藥是不能同時服用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些
-
怎么延緩衰老 小跑健腦 下蹲強心怎么延緩衰老呢?我們的機體就像是一臺機器,是有若干的零部件組成的,也就是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當然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斷的使
-
怎么凈化血液 八種食材來助力血液是身體健康的源泉,把營養物質疏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與器官,維持生命的健康。如果身體的血液出現了問題,那么身體的健康就會
-
怎么緩解久坐的危害我們都知道久坐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比如會傷害心臟的健康,傷害腰椎的健康,傷害腎臟的健康等等,那么怎么緩解久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