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四氣五味”是指什么?
我們經常會看到關于中醫“四氣五味”,那么中醫中的四氣五味是指什么呢?下面看看專家的介紹吧。
四氣和五味,簡稱氣味,是藥性理論的主要內容。歷代本草中都首先標明藥物的氣和味。
㈠四氣
四氣是指藥物具有的寒、熱、溫、涼四種藥性,古時也稱四性。它是從藥物作用于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應的。其中寒涼與溫熱是本質不同、互相對立的兩大藥性;而溫與熱、寒與涼則是本質相同、程度有別的同一藥性,溫次于熱,涼次于寒。
藥物的四氣是與疾病的寒熱屬性相對而言的,是由藥物的治療作用所決定的。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于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于溫性或熱性,如附子、干姜。在治則方面,《神農本草經》云:"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素問》云:"寒以熱之,熱以寒之。"這是基本的用藥規律。
此外,有一些平性藥,是指藥寒、熱之性不甚顯著,作用和緩的藥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溫的,但仍未越出四氣范圍。
㈡五味
五味,就是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的藥味,代表著藥物不同的功效和應用,是藥物功用的重要標志。另有些藥物具有淡味或澀味,因都分屬于五味之中,所以仍然稱為五味。
五味的確定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與實際口嘗感覺有關,二是藥物臨床應用的歸納和總結。所以,五味上升為藥性理論來認識,已遠遠超出了味覺的概念,而是與藥物功效應用密切相關。因此,本草書籍中記載的味,有時與實際口感味道并不相符。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藥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處。其作用如下:
辛 有發散、行氣、行血作用,常用治表證或氣血阻滯證。
甘 有補益、和中、緩急等作用。常用治虛證,并緩和拘急疼痛,調和藥性,解藥食毒。
酸 有收斂、固澀作用。多用于治療虛汗、泄瀉等證。
苦 有泄和燥作用。泄,包括通泄,如大黃,適用于熱結便秘;降泄,如杏仁適用于肺氣上逆的喘咳;清泄,如梔子,適用于熱盛心煩等證。燥,即燥濕,用于濕證,有苦寒燥濕熱、苦溫燥寒濕之分。還有苦能堅陰之說。
咸 有軟堅散結和瀉下作用。多用于瘰疬、癭瘤、痰核、癥瘕等證。
淡 有滲濕、利尿作用。多用治水腫、小便不利等證。
-
女人氣血不足怎么辦?3個妙招讓你氣血充足女人氣血不足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并且會有腰膝酸軟的情況,紅豆和紅棗具有調理氣血的作用,氣血不足可以食療調養,多吃些調理
-
哪些中西藥不能同時服用 你知道嗎我們都知道,有些疾病是需要中西醫結合治療的,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有些中藥和西藥是不能同時服用的,下面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些
-
怎么延緩衰老 小跑健腦 下蹲強心怎么延緩衰老呢?我們的機體就像是一臺機器,是有若干的零部件組成的,也就是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當然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斷的使
-
怎么凈化血液 八種食材來助力血液是身體健康的源泉,把營養物質疏送到身體的各個組織與器官,維持生命的健康。如果身體的血液出現了問題,那么身體的健康就會
-
怎么緩解久坐的危害我們都知道久坐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比如會傷害心臟的健康,傷害腰椎的健康,傷害腎臟的健康等等,那么怎么緩解久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