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血虛?
中醫如何治療血虛?中醫治療血虛的原則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氣生血、補腎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具體治療血虛的方法請往下看:
(1)健脾和胃
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常用的方藥有四君子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
(2)益氣生血
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動力。中醫治療血虛常在補血藥中,配以益氣之品。常用的方劑有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常用的補氣藥有黃芪、人參、黨參、白術、黃精、山藥、大棗等;配以養血之藥,如當歸、白芍、阿膠、熟地等。
(3)補腎生血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臟六腑后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時,腎中之命門為原氣之所系,十二經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溫熙、促進血液生化的原動力之所在。所以,中醫有“生血根本在于腎”。臨床上,治血虛,必當補腎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中醫治療血虛常用方劑有菟絲子飲、二仙丹等。常用補腎藥有鹿茸、鹿角膠、阿膠、龜板膠、巴戟天、鎖陽、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附子、肉桂、首烏、熟地、枸杞子、紫河車等。
(4)祛瘀生血
無論脾胃所化之營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須通過經脈和髓道進行釋放和傳輸,并循環全身。精髓化血,稟于先天,而養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臟六腑之精,亦賴經脈輸送,匯于沖脈——血海,與腎之大絡相會以滋腎,以營骨髓。如氣血瘀阻,脈道不通,就會造成骨髓乏養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無由。中醫治療血虛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常用活血化瘀藥,如當歸、川芎、丹參、三七、丹皮、香附等。
(5)解毒生血
中醫認為,不管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淫,郁久均可化火,火熱之氣最易耗血傷陰。再者,象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邪毒內陷,下及肝腎,可直接造成精髓虧乏,以致生血無源。內陷邪毒或七情郁火,又可阻絡成瘀,而致新血不生,因此需要清熱解毒。中醫治療血虛常用方劑有犀角地黃湯、三黃石膏湯、茵陳蒿湯、五味消毒飲、清營湯、清瘟敗毒飲等。常用清熱解毒藥有蒲公英、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板藍根、大青葉、黃連、黃芩、黃柏、紫花地丁、大黃、紫草、茵陳、半枝蓮等。臨床多用于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溶血性貧血等。
(6)補鐵生血
鐵是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血紅蛋白參與氧的運輸和存儲。由于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稱為缺鐵性貧血,一般會在持續缺鐵3~5個月時發生。 補充鐵劑,一定要與餐共食或餐后服用,可以降低鐵質對腸胃到的刺激性,同時食物中的蛋白質,更可以提高鐵質的吸收率,可服用含有乳酸亞鐵的補鐵制劑,如果能夠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或果汁服用,吸收率會更佳。
由上,我們知道了中醫如何治療血虛,相信你可以通過中醫中藥來改善血虛的體質。
推薦閱讀:血虛體質的人如何調養 女人為什么會血虛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