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紅少苔需服用滋陰的中藥
滋陰,中醫名詞,指滋養陰液的一種治法。滋陰又指補陰、養陰、益陰。是治療陰虛證的方法。癥見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唇赤顴紅、虛煩失眠、潮熱盜汗、喘咳咯血、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等。所以中醫認為舌紅少苔需服用滋陰的中藥,下面我們來看看常見的十種滋陰的藥物:
1.麥門冬
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養陰,清心除煩,養胃生津,適用于肺陰不足,內有燥熱的咳嗽,咯痰粘稠不暢,或干咳,痰中帶血,心煩失眠,津少口渴,腸燥便秘等癥。
用量:10-15克,但脾胃虛寒,濕痰內盛者忌服,因本品滋膩。
2.天門冬
中醫認為,其性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清熱,潤肺止咳,適用于肺陰不足,干咳少痰,勞嗽咯血,熱病傷陰,或陰虛內熱,口渴舌干,消渴,腸燥便秘等癥。
用量:6-15克,若將天門冬用水洗凈,浸泡后去皮心,搗爛取汁,用砂鍋文火煎,十成煎至三成,加白蜜,熬至成膏,貯瓶內,7日后服用,每日早晚空腹時,用白開水調1湯匙膏服用,久服可潤五臟,補益身體。
3.玉竹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適用于肺陰不足,燥熱咳嗽,干咳少痰;胃陰不足,舌干口渴;亦用于糖尿病的消谷善饑,冠心病心悸胸悶。
用量:10-15克,但胃部脹滿,不善飲水,痰多,苔厚膩等濕痰盛者忌用。
4.石斛
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淡,功能益胃生津,養陰清熱,適用于腰膝酸軟,虛熱不退,舌干口渴,男子精少等癥。
用量:6—15克,不宜用凝水石,巴豆,雷丸,僵蠶同用o
5.女貞子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苦,功能補腎滋陰,養肝明日,適用于肝腎陰虛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須發早白,兩目昏糊,視力減退等。
用量:l-15克,若脾胃虛寒,泄瀉便溏者不宜服用。
6.旱蓮草
中醫認為,其性涼、味甘、酸,功能養陰補腎,涼血止血,適用于肝腎陰虛之眩暈,須發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血痢,帶下,淋濁等癥。
用量:1-15克,大便溏瀉者不宜服用。
7.山萸肉
中醫主為,其性平、味甘、酸,功能養肝腎,斂陰止汗救脫,為滋補腎陰要藥,主要用于肝腎陰虛證,適用于肝腎兩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等癥。
用量:3-9克,火旺者以及濕熱易小便濕滯不暢或尿痛者忌用。
8.冬蟲夏草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功能滋肺補腎,秘精益氣,止咳化痰,適用于痰飲喘嗽,咯血,自汗盜汗,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病后久虛不復諸癥。本晶有“補虛主藥”之稱,為補肺益腎之珍品。
若燉食:多和雞、鴨、豬瘦肉等燉食用,可補虛人之體;若水煎服,每劑6-9克。
9.沙參
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功能潤肺止咳,養胃土津,適用于肺熱陰虛的干咳少痰,久咳聲啞,勞嗽咯血及胃陰耗傷,津少口渴等。一般說北沙參養陰作用強,而南沙參清肺祛痰作用好。
用量:10-15克,不同藜蘆同用。
10.黃精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功能滋肺,滋腎養胃,適用于肺虛燥咳,腎虛腰酸,頭暈,足軟脾氣不足,倦怠納差,脾胃陰虛,口干食少及糖尿病等。
若蒸食,黃精與雞肉同蒸,雞熟食用。若燉食,黃精與豬肉燉食,可加蜜或冰糖食用。若水蒸,每劑量為9-15克,鮮者30-60克。
好文推薦:
-
痛風怎樣緩解疼痛?護理措施要了解痛風患者會出現劇烈的疼痛感,并且會出現關節腫脹的問題,盡量將患肢抬高能有效緩解疼痛,可以通過熱敷的方式來緩解疼痛,如果出
-
延緩衰老中醫推薦這6個方法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也就會逐漸的變老,這些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有很多的人是比較在意養生的問題的,尤其是會選擇一些好的辦法和藥
-
中醫詳解亞健康的五大類型?人們也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多關注這些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很大好處的,特別是一些亞健康時刻會影響著一部分人群,因此大
-
中藥一定要趁熱喝嗎?往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不少的人會選擇中醫方法來進行治療,因為有一部分毛病選擇中醫來進行處理是比較合適且見效快的,因此我們大
-
上火怎么辦中醫按摩也能治上火?上火是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而這樣病的出現往往是在天氣干燥的時候容易引起,因此當出現上火的癥狀后大家也要盡早的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