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疏導叛逆孩子走向成熟
孩子的逆反心理由何產生
步入青春期,很多孩子都會越來越不聽話,很多想法不會再跟父母表達,與父母的意見相悖,甚至是發生爭執,對父母帶有抵觸情緒不再如幼時那般與爸爸媽媽親近,這些都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一些叛逆表現,很多父母為此頭疼不已,小時候對自己那么依賴的孩子就這樣漸漸地成熟與自己背道而馳,這是父母們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孩子不如青春期,父母們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了解自己的孩子。
專家介紹,從小學進入中學,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飛躍。他們認為自己已不是小孩了,獨立活動的愿望變得越來越強烈,一方面他們想擺脫父母,自作主張;另一方面又必須依賴家庭。這個時期的孩子,既缺乏生活經驗,又極其要求自尊,強烈要求別人把他們看作是成人。如果這時家長還把他們當小孩來看待,無微不至地 “關懷”,不厭其煩地叮嚀,他就會厭煩,就會覺得傷害了自尊心,從而產生反抗心理,萌發對立的情緒。如果父母在同伴和異性面前管教他們,那么,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強烈。
了解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初中的孩子,隨著接觸范圍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內心世界豐富了,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有時與父母的價值觀不同,遭到父母的反對,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于是就在同齡孩子中尋找共鳴,父母也變得不那么親近了。此時,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這種心理、生理變化,一味簡單、生硬地管教,就會迫使子女產生反抗情緒和行為。
事實上,逆反期的孩子,盡管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他們喜歡與人爭論,但常論據不足;喜歡懷疑,卻又缺乏科學依據;喜歡發現見解,但又判斷不準;喜歡批評別人,卻又容易片面。家長知道了“心理斷乳”期孩子的這些特點,對待他們就更應避免簡單粗暴,也不能用 “哄騙”的方法來對待他們。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兩種心理狀態: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財產,對子女具有絕對權威;二是父母將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現,希望子女能實現自己想實現,但沒有實現的理想。因此,父母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經驗灌輸給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父母的設想去生活。這樣一來,父母要管教,子女要獨立,矛盾必然產生,反抗行為在所難免。反抗形式多種多樣,有的不與父母交談,有的與父母陽奉陰違,有的離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循循善誘因勢利導
心理斷乳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從總體上講,心理斷乳期的各種心理現象,反映了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進步。從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現獨立意向,這是重大的變化。父母要珍視子女的這一時期,采取歡迎的態度,對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極面,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循循善誘,進行教育。
專家建議,家長更應看到逆反心理積極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現的好奇心,是一種渴求認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動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異和思辨的特點,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創造的源泉,家長應留心注意,因勢利導,促其成材。
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系,并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揚。家長還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這話不假。上了初中的孩子,顯著的特點是變:生理上在變,孩子開始發育了;心理上也在變,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孩子不聽話了,甚至還可能與家長對著干。你要東,他偏朝西,你要西,他偏朝東,這種現象,心理學上稱之為“逆反心理”。這個時期,稱之為“心理斷乳期”。
小孩子多都年輕氣盛不可一世,覺得自己長大了,什么事情都能自己做主,天不怕地不怕,其實世界很大,其實社會很復雜,所以在孩子們以為自己什么都可以都對父母不再依賴的時候,父母們不要著急,要掌握好方法才能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心理過程,才能糾正他們錯誤的思路,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
-
情緒是你和孩子溝通時最大的障礙情緒是你和孩子溝通時最大的障礙嗎?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很多人抱怨:同事不好溝通,領導不好溝通,確實在生活中人與人的相處
-
家長須知 怎么和孩子談生理期對于成長期的孩子們,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教育,教育孩子的學習,同時我們要教育孩子認識生理期。對于生理期,可能很多
-
孩子 這些事情媽媽應該讓你明白孩子這些事情媽媽應該讓你明白嗎?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心里的寶,有那個家長不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未來,美好的前程呢。但是在家
-
為啥越來越多的孩子“輸不起”呢?為啥越來越多的孩子“輸不起”呢?小編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現在的小孩越來越“輸不起”,在游戲中輸了,不肯認輸還大發發脾氣,
-
拋開陳腐舊觀的青春期性教育在我國傳統觀念里,人們對“性”教育始終保持一種敬而遠之、忌諱尷尬的態度。然而,在這樣一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年輕人主動或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