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孩子的教育時時刻刻都在考驗著家長們的智慧和耐力。有的家長被孩子搞得精疲力盡,孩子的教育成效不大,有的父母卻是得心應手,孩子的教育成果卓著。那么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有哪些?如何做一個聰明的父母呢?
大體上,制約著父母、導致教育過程中各種緊張狀態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三:恐懼、焦慮和野心,它們分別對應著從最基礎的安全層面到最高級的發展層面的過度需求。如果能解決好這些問題,“慢養”的狀態自然而然就會呈現出來。
Step1 破除恐懼
你會不會時不時地喊兒子一聲,以確保他沒事?一旦他離開你的視線范圍,你就會擔心有什么意外情況發生?等到不得不放他單獨出門的時候,你是否會反復確 認,提醒他注意各種各樣的問題,并在他離開的整個期間都坐立不安,直到他平安回來方才松一口氣?……如果是這樣,你或許就該對自己的恐懼心理加以注 意。
恐懼主要來自對于安全問題的擔心,適當程度的恐懼是正常且必要的。然而被恐懼感驅使的父母往往會過度關心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問題,表現在行為上,就是對孩 子的過度保護和制約。他們極力想要將孩子身處的世界變成一個完全沒有危險的地方,任何可能的危險(哪怕是非常微小的)都被視為大敵。過度的恐懼感不是對孩 子的狀態及其所處的真實環境的反應,更多地源自父母的內心——這類父母往往對自身及自己應對外界環境的能力缺乏信心。
★ 應對方式:保護,但不過度 ★
在危險面前,父母常常容易低估孩子的能力。法國心理學家讓·皮埃爾·溫特指出:“真正的危險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多。我們要根據孩子年齡的變化,來具體考量 危險的程度,也要逐漸學會放開牽著孩子的手。”莉奧諾·斯凱納齊因為去年讓9歲的兒子獨自搭乘紐約地鐵而被媒體稱為“美國最差媽媽”,如今她在博客中開展 了反對父母過度保護的運動,她強調自己非常贊成應該保證孩子安全的立場,但前提是“要搞清楚哪些才是真正的危險”。盡管她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失敗,但如果 從來不曾跌倒,就永遠學不會怎么爬起來。因為恐懼、擔心,緊緊拽住孩子的手,而不讓他做出更多嘗試,肯定是不可取的。最佳狀態是既確保孩子的安全,又不過 度保護,以至于限制了他的成長發展。做父母的不妨仔細考慮孩子的能力,同時評估危險的程度,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Step2 驅除焦慮
你是否會在孩子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對他發急?當他在某些方面看起來“落后”于同伴時,你是否很難再保持平和的心態?……如果是這樣,你或許就該對自己的焦慮心理加以注意。
焦慮心理的來源歸根結底是怕孩子脫離掌控。被焦慮感驅使的父母往往會給出過分生硬的規定,這些規定有一部分來自他們自己的主觀意愿,一部分來自刻板印象,還有一部分來自和周圍人群的比較。
焦慮心理反映出了父母內心的不自信——無力應對外部世界的變化,故而對孩子嚴加要求,甚至提出過分目標,比如要求孩子“必須”在一個月內背下10首唐 詩,或“必須”在期末考試中排位提升5名。事實上這當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背下10首唐詩之后緊接著可能是學會5支鋼琴曲,提升5名之后再提升5名看起來 也理所應當——只是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與自信,反而可能陷入越來越深的焦慮之中。
-
別忽略寶寶的這些要點 有可能是個天才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非常聰明,大家需要注意一些方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而且很多的孩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寶寶在出生后會經歷生活中很多事情,但有的寶寶卻不是這樣子,如:學步時依賴父母、寶寶跌倒后不能忍受疼痛、而且在做錯事情時不
-
教育孩子最正確的時機選擇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會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其實,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注重
-
這6件小事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就是害他這6件小事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就是害他嗎?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呢?但是隨著人們對生育觀
-
幼兒園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好地方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也會讓他們的一生受益匪淺。“幼兒思維游戲特色課程”正是從幼兒的這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