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教育孩子珍惜現在
現在的孩子生下來就都是家里的小太陽,一家人都全圍著一個小寶貝在轉。孩子要父母向東,父母就不敢向西。孩子說要吃什么飯,奶奶就立刻給自己煮什么飯。孩子都是被含在嘴里捧在手里長大的,可為什么有的孩子還是不肯滿足呢?
常聽我們這一代人說生不逢時。同學聚會,看著一個個昔日青春少年如今鬢發斑白,女生多數退休,男生不是下崗就是回家休息,于是有同學大發感嘆說生不逢 時,還說了一段順口溜:“生來就打仗(抗美援朝),長來鬧饑荒,上學就下鄉,回城就下崗。”想想我們這一代人,動蕩的年代都趕上了,如今已經是“少壯幾時 兮奈老何”,不知不覺中就快到告老還鄉的年紀了,有些感嘆也不為過。
可令我驚異的是,下一代人趕上了這樣好的年代,居然也有某些年輕人常發牢騷說自己生不逢時。
妹妹的女兒吉大畢業,千磨萬難終于脫穎而出考入了大家都認為不錯的單位——電視臺,這在一職難求的今天可謂是比較理想了。可是某天在一起吃飯,她也大發 感嘆說生不逢時,還說自己的同學們大多有同感。總之就是感到咋這么倒霉呢:偏偏到她們這一代人就沒有鐵飯碗可拿,沒有大鍋飯可吃;薪酬要看績效,獎金多少 要看發了多少稿子;還有更“生不逢時”的事呢,連進單位大門都分ABC卡三六九等,讓孩子們感到真傷自尊。
兒子冬冬有時也感到自己學習、工作壓力大,感嘆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讓人焦慮甚至抑郁。看來,真是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煩惱。不過,我還是結合自己的經歷告訴他,同一時代的人并非都有同樣的感受和成就。
多年前我也曾久久地抱怨生不逢時:從小就籠罩在家庭成分不好的陰影下;只讀了初中一年級就開始搞“文化大革命”;16歲就下鄉插隊,而且去的恰恰又是 “走資派”父親被關押強制勞動的大隊;下鄉六年多還回城無望,最后回得城來早已過了上大學的年齡。該干什么的時候不讓干什么,不該干什么的時候逼著你去 干,你說這叫不叫生不逢時?
但是,后來我學會這樣反思:既然都是生不逢時,怎么會有那么多的同齡人一生非常成功,而且大家都認為他們是生正逢時呢?
“文革”過后百廢待興,一些人趕緊抓住青春的尾巴,拼命擠進去學習。君不見張藝謀是給文化部長寫了信才進了大學,這才有了中國電影人在世界電影評獎中的 崛起。還有葉辛、張抗抗,一樣下鄉一樣回城,人家怎么就寫出精彩的作品成了作家呢?還有更多各條戰線的精英,都做出了不朽的業績,創造了人生的輝煌。如果 說我們這一代人確實生不逢時,可怎么還出了這樣生正逢時的英雄?
現在我想明白了,歸結是:一樣的時代不一樣的人。試想,咱們下鄉悶頭干活,可人家下鄉沒忘了學習。人家“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腹中貯書一萬卷,怎肯低頭在草莽”。想到此我不再抱怨,是我們自己不好,千萬別怨天尤人。
-
別忽略寶寶的這些要點 有可能是個天才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非常聰明,大家需要注意一些方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而且很多的孩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寶寶在出生后會經歷生活中很多事情,但有的寶寶卻不是這樣子,如:學步時依賴父母、寶寶跌倒后不能忍受疼痛、而且在做錯事情時不
-
教育孩子最正確的時機選擇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會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其實,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注重
-
這6件小事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就是害他這6件小事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就是害他嗎?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呢?但是隨著人們對生育觀
-
幼兒園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好地方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也會讓他們的一生受益匪淺。“幼兒思維游戲特色課程”正是從幼兒的這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