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孩子也需要秩序感?
孩子和大人一樣,也要從小子學會擁有秩序感,這將為孩子長大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秩序感的培養和教育呢?孩子學習秩序感又有哪些注意要點?
秩序感是我們周圍事物形態體現出的均衡、比例、對稱、節奏等因素,能帶給我們愉快、興奮、舒服的感覺。寶寶的秩序感是先天而來的。
目前相關的生物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研究都表明:胎兒對秩序感就有了生物感應;3個月大的嬰兒喜歡與體現對稱、比例、均衡的人臉交流,從而獲得秩序感,滿足心理需求;3 歲前的幼兒有著強烈的安全需要,當被置于雜亂無章、陌生的環境中,孩子會哭鬧;秩序感覺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在心理體驗上會深化為安全感、歸屬感。
美國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3~4歲的寶寶如果有著良好的生活秩序習慣,當他們6歲之后,在人際交往中會表現出自如與和諧。
寶寶2~4歲是個體秩序感發生發展的敏感期。媽媽爸爸要順應寶寶與生俱來的秩序感,培養他們有序、合理的生活習慣,令他們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愉快的生活。
促進寶寶秩序感發展的核心因素是環境。對于寶寶的生活范圍來說,家庭和家人是環境最重要的部分。
家庭環境
整潔、舒適的家居布置能穩定寶寶的情緒,寶寶玩耍的房間里有木質的地面與柔軟的靠墊,同時,沒有太多堆積的物品,會讓寶寶感覺安全,保持輕松的心情。家庭中有序的空間分割,能幫助寶寶了解睡覺的地方是在臥室,而書房是媽媽爸爸看書、工作的地方,要讓媽媽爸爸陪自己玩搭積木,最好是在有寬大空間的客廳中。
家具外面不存放太多的物品,即告訴寶寶,家里的東西是會收納起來的。同時,家庭中的家具、設備等相對于幼小的寶寶而言,可謂是“龐大”且“高不可攀”的。家有幼小寶寶的家居裝飾,須考慮為寶寶設置一些較低矮的家具,留出一些空曠的空間給寶寶,寶寶在適合于自己高度與能力的區域中,能自由地擺弄家居,實踐自己的秩序感。
家人
家人是家庭環境的“延伸”。家庭中時常打掃清潔、整理物品的媽媽爸爸,能讓時時刻刻看著、聽著、觸摸著周圍世界的寶寶感受到,整潔、舒適的環境是需要家人整理、愛護才能維持的。媽媽爸爸是寶寶秩序感發展的“引領人”。
媽媽爸爸對寶寶秩序感的態度也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寶寶參與家居布置、挑選裝飾物等都是激發寶寶主動發展秩序感的途徑;同時,媽媽爸爸在把握“秩序感”上要區分“秩序的美感”與“刻板的規則”,例如:寶寶自己安排好了方形的沙發靠墊整齊的擺放在沙發上,媽媽爸爸一方面贊許寶寶的行動,同時,和寶寶一起試一試方形與圓形的靠墊都放在沙發上是否也美觀。在寶寶秩序感的發展過程中,鼓勵寶寶的創造力與養成寶寶有序的生活方式同樣重要。
看來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家庭環境和家人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家庭的整潔對孩子培養秩序感非常有幫助。
-
別忽略寶寶的這些要點 有可能是個天才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非常聰明,大家需要注意一些方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而且很多的孩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寶寶在出生后會經歷生活中很多事情,但有的寶寶卻不是這樣子,如:學步時依賴父母、寶寶跌倒后不能忍受疼痛、而且在做錯事情時不
-
教育孩子最正確的時機選擇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會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其實,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注重
-
這6件小事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就是害他這6件小事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就是害他嗎?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呢?但是隨著人們對生育觀
-
幼兒園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好地方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也會讓他們的一生受益匪淺。“幼兒思維游戲特色課程”正是從幼兒的這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