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英語啟蒙的正確方法
教育,關系到孩子的一生的成長成才,因此,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父母們十分關注的。現如今,許多父母們也是會讓孩子學習英語。今天,尋醫問藥網站的小編就在這里向大家送來福利,告訴大家一些關于孩子學習英語的方法吧!
英語啟蒙的最佳時機是什么時候?
· 怎樣學,孩子才能不學成啞巴英語?
· 英語啟蒙,一定要報班兒嗎?
· 英文不好,是不是就沒辦法幫孩子英語啟蒙了?
· 給孩子看英文動畫片、聽英文故事,就 能提高英文水平嗎?
如果你曾經關注過英語啟蒙,那么你對上面這些問題一定不陌生,甚至它們就是此刻、你心中的困惑。
語言的學習過程,漫長而復雜,因此我們很難找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英語啟蒙方案,推薦給所有孩子。這需要我們對自己孩子有足夠的了解和尊重,需要對語言學習的規律有基本概念,甚至需要對我們自己有重新的認識。
所以,比具體方法更重要的,是把幾個關鍵問題梳理清楚。而在梳理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方法也在漸漸浮現。
“興趣”比“結果”重要
人的學習有兩種動機:內源動機和外源動機。如果孩子學習是出于外源動機,比如父母的夸獎、老師的管教、升學的壓力,那么當這個外部動力消失后,孩子的學習熱情很有可能會熄滅。
只有當孩子學習的動力來自內部、來自興趣,這種動力才會源源不斷。孩子不會因為老師不管、父母不理,而停止學習。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出于興趣持續地學習。
因此,從英語啟蒙的意義來說,激發興趣比短時間內學會幾個單詞、幾句話要重要得多。如果我們因為自己的焦慮,覺得投入了時間和金錢,就要盡快看到回報,因而給孩子施加壓力,讓他產生厭倦、憎惡的感覺,那么你提供的方法再高級、課程再高端,那都是得不償失的。
相反,如果孩子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獲得了快樂,甚至他都沒有感覺到自己在學習,他非常愿意聽英文歌、看英文動畫片、玩英文界面的游戲……那么,你根本不用擔心他學不好英文。
所以,多給孩子提供這類優質的英文資源吧,孩子會慢慢意識到,想要玩更多有意思的東西,得學好英文。
“環境”比“外教”重要
中國是一個非英語的母語環境,要在這樣一個環境里學好英語,存在天然的挑戰。這無法完全避免,卻一定有方法緩解。簡單說:沒有環境,就造環境。
除了上面提到的,給孩子提供各種聲像的、影像的英文資源,或者假期帶孩子出國旅行、游學、參加夏令營之外,我們當然也可以請外教。參加外教的英語學習班,甚至把外教請到家里來陪聊,已經不是難事。
但想要提醒的是,外教一定只是英文環境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只是把外教當成領路人,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最直觀地領略另一種語言,另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這無疑是錦上添花。但如果我們把所有期待都壓在每周只見一次的外教身上,那多半要落空。
而且,如果父母給孩子一種感覺,英語不是爸爸媽媽花錢讓你學的,而是媽媽或爸爸愿意和你共同參與的一件事。媽媽英文故事也念不好,但我們可以一起去學。這種親子之間共享的感覺,會給孩子非常有力的支持,這一點是再好的外教都做不到的。
“可理解輸入”比“泛泛磨耳朵”重要
磨耳朵是英語啟蒙里一個廣受接納的概念,也是提供英文環境的一個環節,所以這對孩子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那什么叫做“可理解輸入”呢?當孩子看一部英文動畫片時,他可以一邊畫畫一邊聽或看(這叫泛泛地磨耳朵),也可以在你的陪伴下專心看。
也許他曾經看過這部動畫片的中文版,對劇情已經有一定了解,或者觀看過程中,你嘗試插入一點點解釋,讓孩子并不是在完全不懂的情況下觀看,而是半聽、半懂、半猜、半蒙。包括一些故事書、有聲讀物,都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這樣“可理解的輸入”,可以更有效地幫孩子積累英文素材。
比如,讓孩子先完整地看一遍英文動畫片,不求甚解地看完。然后如果你有能力、有時間,可以陪孩子一起再看一遍,你們可以用英文或者中文討論,把內容消化一下,把那些影響故事情節發展的關鍵詞提煉出來,而這些詞就是孩子下一步理解的基礎。
當這部片子看個十遍、甚至二十遍,當中的許多句子、表達方式,就深深刻在了孩子的腦袋里。這些東西,不是急功近利去學習的語法,而是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的經過。
“孩子的選擇”比“父母的意愿”重要
也許你覺得看迪斯尼經典動畫片比打英文游戲更好,也許你覺得讀英文繪本比聽英文歌讓孩子收獲更多……但那只是“你覺得”。
每個孩子生來不同,記憶方法、接觸信息、收獲信息、積累信息的方法都不一樣。比如有的孩子是視覺系的,你跟他說10遍,他也記不住,但是只要看一遍“長那個樣子的”,他就知道了。
有的孩子是聽覺系的,看多少遍沒用,但是跟著聽一遍、念一遍,他就記住了。還有一些孩子既不聽、也不看,他是觸覺系的,他必須玩,必須自己用積木自己搭出一個L,他才能知道那是L。
所以,要觀察孩子平時吸收信息的方式,然后尊重他的個性。比如你給孩子聽英文故事的時候,孩子說“太吵了,關了吧”,你就關掉。不要因為,只是你覺得某個方法、某個形式好,就強加給孩子。
“堅持”比“效率”重要
孩子學習英語的另一個規律是,他并不一定剛學了apple就能馬上輸出apple這個單詞。他們常常要累積到一定量,才出現爆發式輸出。
而且每個孩子積累到哪個量就能輸出,也有個體差異。就像孩子學母語一樣,有的孩子每學一點就立刻不斷重復,不到一歲就能說好多詞。而有的孩子兩歲多才開始說話,他之前并不是沒有在學習,而是積累到一個足夠大的量之后才爆發,一開口表達就特別豐富。
所以孩子在英語啟蒙階段,父母也不必操之過急。默默等待孩子的原始積累就好,千萬不要用孩子一時的單詞量、能夠背誦的篇章數量,來衡量學習進度和效果。
當然,不著急、不功利,不代表不應該持之以恒。語言的積累一定不是一日之功,只要幫孩子養成習慣,每天一點點就好。等他聽了一百首英文歌之后,他一定會哼唱起來的,就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賦詩也會吟”。
父母的“態度”比“能力”重要
你知道,“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出自何處嗎?它最開始是一句奶粉的廣告語。只有給你制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恐慌感,你才會毫不猶豫地掏錢買奶粉。
現在,我們已經比較容易從廣告奶粉的騙局中走出來,但你是否意識到,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輸在起跑線上”同樣是個騙局呢?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幸福快樂的童年,但真正面對所謂的“現實”和“競爭壓力”時,我們仍然極易出現搖擺。只有真正懂得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給孩子多一點信任和耐心,才能從自己的焦慮中,生出一份淡定來。
而在這樣從容的狀態中,無論你是英語非常厲害的海歸,還是只認識幾個單詞的普通父母,甚至完全是英文盲,那都沒有關系。只要我們不破壞孩子對英文的天然興趣,在自己能力允許的范圍力,為孩子創造環境,孩子會自己找到學習的節奏。
比如,如果你是海歸媽媽,就可以每天留出一兩個小時的“英文時間”,只用英文交流。如果你上學時學的那點兒英文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學,一起尋找學習的樂趣。
又或者,你面對英文,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那么不妨試試“示弱”的力量:“這是什么意思啊?兒子,你教媽媽,當媽媽的英文啟蒙老師吧!”當孩子覺得,哇,我可以比媽媽還棒,可以教爸爸說英文時,他的成就感會鼓勵他繼續努力。
所以說,無論是你的英文能力,還是為孩子提供英文環境的能力,都不是重點。當你愿意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意愿,當你了解英語學習的基本規律,當你有耐心慢慢來,孩子就能順利從你手上拿到進入英文世界的鑰匙。
上面就是小編告訴給大家的內容,大家都知道了嗎?如果大家對于這個話題,還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家,我們的專家將會為您提供專業的解答。
-
別忽略寶寶的這些要點 有可能是個天才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非常聰明,大家需要注意一些方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需要注意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而且很多的孩
-
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寶寶在出生后會經歷生活中很多事情,但有的寶寶卻不是這樣子,如:學步時依賴父母、寶寶跌倒后不能忍受疼痛、而且在做錯事情時不
-
教育孩子最正確的時機選擇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是會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其實,孩子的教育是十分注重
-
這6件小事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就是害他這6件小事不能縱容孩子否則就是害他嗎?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有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呢?但是隨著人們對生育觀
-
幼兒園是培養孩子習慣的好地方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良好的教育可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也會讓他們的一生受益匪淺。“幼兒思維游戲特色課程”正是從幼兒的這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