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媽媽透露生得快的秘密
自然分娩的過程:時間短=痛苦少。決定生產快慢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先天的身體條件、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經驗等。不過,分娩這件事并不一定要聽天由命,你自己也能做一些努力,來加快分娩的速度和減輕疼痛……
整個分娩的過程和所需的時間
了解本文中三位媽媽的快速分娩故事實在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但是從上了產床到寶寶降生不過十幾、二十分鐘,讓誰聽了也不禁想刨根問底,生孩子怎么能那么順利?不過,在此之前我們應該先了解一般情況下整個分娩的過程和所需的時間:
* 第一產程(從開始出現間歇5~6分鐘的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初產婦因宮頸較緊,宮口擴張較慢,約需11~12小時;經產婦的宮頸較松,宮口擴張較快,約需6~8小時。
* 第二產程(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初產婦約需1~2小時;經產婦通常在1小時內完成。
* 第三產程(從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約需5~15分鐘,不超過30分鐘。
有個別產婦,年齡偏大或者精神緊張,畏懼分娩,還沒有正式臨產,就打亂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吃不好,睡不好,結果消耗了體力,到正式臨產時則疲乏無力,因而產程延長了,如果產程超過24小時則稱為“滯產”。一旦滯產,手術產和感染的機會都將增加。
但是分娩也并不是越快越好的,有的產婦宮縮特別強,產程也明顯的縮短,不到3小時就分娩,稱為“急產”。對于這類產婦,要特別關照和隨時注意觀察產程,以免措手不及導致母嬰發生合并癥。
相比較而言,第二產程是疼痛最劇烈,耗費體力最多的一個階段。如何能夠更快速、更順利地度過第二產程,聽聽這3位媽媽是怎么說的:
劉毅 27歲: 25歲時生第一個寶寶時,從進入產房到寶寶出生共用了35分鐘。27歲時生第二個寶寶只用了12分鐘。
* 凌晨4:00 輕微的陣痛開始
* 中午11:00 住進醫院
* 下午1:30 出現有規律的宮縮
* 下午3:00 入產房
* 下午3:12 產下一個重六斤半的男孩。
產后因為無傷口,不到48小時就出院了。
聽劉毅講過她的分娩經歷的人都會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啊?!那么快!你怎么能那么快就把孩子生下來?雖然,大家的印象里生過孩子的人再生第二個會順利得多,但12分鐘卻是一個讓醫生也驚訝的數字。
“生命在于運動,沒聽說過哪只老虎媽媽因為有了身孕就躺在那里休息,而不再奔跑捕獵的。”
我在懷孕的時候,除了過于激烈的運動,基本上沒有什么顧忌。但我的運動并不是去健身房,更多的是陪女兒玩耍。天氣晴朗的時候,我們必定去公園,爬山、劃船、喂鴿子、放風箏。遇上雨天,我也是個閑不住的人,逛商場、去花店、陪女兒玩翻斗樂,或者去小朋友家做客。即便到了臨產的最后一個月,我也每天保證2~3小時的外出活動。
住進醫院,我也沒躺在床上,而是在房間里來回踱步,走路能加速我宮縮的力度,宮縮越好,產程就越短。從出現有規律的宮縮到進入產房,宮縮從每20分鐘1次加快到每2分鐘一次,宮口也開到了5、6公分。這給我最后的分娩贏得了更多的精力和體力。產程越長,耗費的體力越多,因為只要陣痛開始,就基本上是吃不下,睡不著,如果耗上一天一夜,差不多會耗盡你全部的體力和意志力。
當宮縮達到每1~2分鐘一次的時候,我幾乎不能繼續邁步,就倚在墻上休息一下。護士進來詢問我的情況,摸摸我的肚子,驚訝地說:“哇,宮縮得這么厲害,肚子比城墻還硬。你怎么好象一點都不疼?而且還一邊跟人聊天,一邊走來走去的?”我說:“這叫‘分散注意法’,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肚子上越覺得疼,說說話感覺好多了。”
3:00躺上了產床,宮縮一下子回到了7~8分鐘一次,力度也減弱了。于是我試著和醫生提出能不能坐著生?沒想到醫生真的同意了,“你可以選擇任何姿勢,只要覺得適合你。”這句話鼓舞了我。于是,護士將產床搖到了60度,我的宮縮很快就上來了。我用雙手把住扶手,肘關節撐在床上,第一次使勁,宮口就開全了,第二次,貝貝的頭就出來了,第三次就一股腦地把貝貝推了出來。
-
順產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在生寶寶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可能很多人都會選擇順產的方式,因為這樣恢復得非常快的,也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特別的健康不再出現問題
-
媽媽順產時如何正確用力很多孕媽媽都沒有經驗,在順產時不懂的用力,所以導致自己辛苦,也讓孩子出來的時候加長,所以產婦們要學會正確的用力,才能更快
-
決定順產的因素有哪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健康康,不管是對孕婦,還是對寶寶都有好處,大家需要注意女性生孩子的一些情況,很多的
-
有哪些運動可以幫助順產很多人在懷孕的時候都希望自己能夠順產,因為市場會減少女性的一些痛苦,并且對自己的孩子也非常的好,所以平時可以掌握一些,順
-
哪些人適合順產最近我們可能看到了一些新聞,那就是baby成功的懷孕,順產產下一子,一名男孩并且體重為5.9斤。一家人都非常的開心,那么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