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教育:寶寶成長學習的小場所
餐桌教育:寶寶成長學習的小場所
很多父母認為,寶寶太小不適合上餐桌,而且擔心寶寶不能很好地就坐,每到吃飯的時候,寶寶總是一個人在專用的小餐桌上吃飯,其實這樣是不好的,寶寶和大人一起用餐這段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可以與寶寶進行交流,同時用餐時也是很好的一種教育方式,還能盡早地教育寶寶餐桌禮儀。
一個打碎的盤子教會了家庭的意義
張秉惠在撫養(yǎng)三個孩子的同時也在繼續(xù)學習著,這是因為爸爸囑咐她不論發(fā)生什么事也不要放棄學習。但是又要當老師又要學習又要撫養(yǎng)孩子們,這在精神上和體力上都是非常費勁的。有一天上完課,拖著疲憊身軀的她在進家門時,聽到從廚房傳來了盤子被打碎的聲音。跑過去一看老大老二在摔盤子,本來還以為他們自己在準備飯菜,不過他們打得有點過火了,所以一個盤子摔在了地上。之后兩個小家伙也沒有要收拾的意思,而是跑到了客廳,過了一會兒他們就又打了起來。張秉惠就對孩子們說:“這個盤子摔壞了,我們家的一個人就不能吃飯了。”
我想告訴他們,把盤子摔了不是錯,錯的是他們沒有珍惜家人。在家里都不尊重家人的孩子在外面怎么能尊重別人呢?我們在家里就能學到在社會上必須要了解的東西。
孩子們在餐桌上得到的教訓
那之后的幾天里餐桌上都很安靜。盤子已經換上新的了,但是卻沒有人注意到。她認為這是找回家庭意義的沉默時刻。在這之后也發(fā)生了很多事情,孩子們也漸漸地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學會了在餐桌上拌嘴時,要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表達自己,有效地調節(jié)矛盾以及犧牲自我、關心對方等等。
不久之后張博士就把孩子們的餐具改成了塑料制品,有趣的是在這之后孩子們就改掉了亂扔盤子的壞習慣。看著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撫摸著不容易摔碎的塑料碟子時,她會心地笑了。
看到孩子們摸塑料制品就像摸玻璃制品一樣時,我就知道現在是時候了。他們產生了對家庭的認知,我在見到其他媽媽的時候強調得最多的就是家庭的紐帶感、
餐桌教育和家庭的紐帶感成正比
張博士的三個孩子都是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出身,以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的他們不論在哪兒都是毫不遜色的優(yōu)秀人才。成家之后的三兄妹認為家庭的紐帶感比金錢、名譽更有價值。
小女兒在自己的律師職業(yè)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為了培養(yǎng)孩子,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職。在周圍一片挽留聲中,她說道,根莖結實的大樹無論被暴風雨砍掉多少枝葉,都還會再結出果實的。后來不久她又回到了工作崗位上,重返崗位的她比離職之前變得更優(yōu)秀了。
張博士親自體會到了餐桌教育意想不到的效果。雖然把廚房和餐桌當成教育場所是由于經濟原因,但這是只有在家中才能享受到的教育力量。
不論出現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不變的原則是存在的。大家圍坐在餐桌前進行提高紐帶感的對話是人類起源以來一直流傳下來的文化。無論走到哪里都要進行家庭就餐。從進化論方面看,餐桌文化跟人類的歷史一樣流傳至今,就是它價值的最好證明。
餐桌教育一直都是西方父母很重視的一點,餐桌上對寶寶的教育和演示都能讓寶寶很及時很準確地掌握到爸媽所教的東西,不管對寶寶而言還是對父母而言,都是很好的一種方式,年輕爸媽們不妨試試。
好文推薦:
-
寶寶對玩具喜新厭舊,父母應該怎么辦相信不少父母都面對過這樣的困擾:玩具買回來時寶寶很喜歡,但沒玩兩天就不愛玩了,扔在一邊,鬧著要買新玩具,這是怎么回事呢?
-
寶寶邊吃邊玩的危害 對寶寶邊吃邊玩說NO!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父母在旁邊喂飯,而寶寶就一邊吃飯一邊玩,這樣的情況其實會給寶寶帶來很多的危害,比如
-
教育孩子,小心這六件事適得期反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自己把所有的愛幾乎都給了孩子,對于孩子的飲食、學習、教育都非常的看重,但在實際生活中,
-
開發(fā)寶寶智力的運動方法 這些方法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更智力發(fā)育一直是父母很關注的問題,而在智力發(fā)育當中,動作發(fā)育是早期的表現方式之一,通過運動可以加快神經纖維髓鞘化、使
-
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力 讓寶寶聰明過人的幾件事從孩子呱呱落地起,就成為了父母最大與最幸福的“負擔”,不僅要盡辦法讓孩子健康成長,而且也想通過一些方法來提高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