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的“怪圈”
當人的情緒處于焦慮或抑郁狀態時,人的思維往往缺乏邏輯性,出現消極情緒或行為異常。造成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錯誤,大體有8種現象。
1.走極端。這種現象表現為走極端,非此即彼,不是白就是黑。這種人一遇挫折便有徹底失敗的感覺,進而覺得自身已不具任何價值,失去自信。
2.公式化。認為事情只要發生一次,就會不斷重現。生活中遇到困難與不幸,即認為困難、不幸會重復出現。
3.變色鏡。有的人遇事總想消極的一面,就像戴了一副變色鏡看問題,濾掉了所有的光明,整個世界看起來暗淡無光。
4.疑心病。有些人無事生非,終日擔心自己將大病臨頭,遇事往往自我斷論,主觀猜疑,杞人憂天。
5.失銳氣。這是一種人為的情緒失調,把別人的真心贊美當作阿諛奉承,對正常的人際關系想入非非,毫無根據地自怨自艾或憤世嫉俗,導致本來松弛的情緒變得緊張。
6.謬推斷。有的人把一般性過失、欠缺、挫折和困難看得過于嚴重,似乎做了不可逆轉的錯事。生活中總是過分夸大自已的不足和過低估計自身的長處。
7.消極化。有的人把自己的不良感覺當成事實的證據,如:“我有負罪感,那么我一定是干了什么壞事”,“我覺得力不從心,那么我一定是‘低能兒’”。尤其情緒低沉時,這種感覺推理特別活躍。
8.自卑心。有的人總是主動承擔別人的責任,并且妄下結論,認為一切壞的結果都是自己的過失和無能所致。此種變形的自卑、內疚心理,來源于人格的變形和過分的責任感及義務感。
以上的錯誤認知,導致了許多人陷入抑郁困境而不能自拔。抑郁癥在西方社會被稱為“精神上的流行性感冒”,其傳播范圍之廣,受其影響之容易,可以從“流感”二字看得出來。如近來媒介報道的戴安娜王妃之死,使眾多英國人染上了“抑郁癥”。在東方社會,抑郁癥也并不少見,尤其是中國人,性格內向,往往真實思想不愿暴露,寧愿被抑郁情緒折磨,卻不愿向精神病專家進行心理咨詢。如此發展下去,可由抑郁情緒跨入抑郁癥患者的行列,有的人便以自殺了結。
消除抑郁,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還可使用一種由精神病專家艾倫*貝克博士倡導的認知心理治療手段,就是讓抑郁者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逐步改善心境,從而使生活重歸歡樂。
抑郁者要想消除抑郁情緒,首先應該停止對自身及周圍世界的埋怨,明確自己的認知錯誤,來源于以感覺作依據來思考問題。因為感覺不等于事實。每當你焦慮抑郁時,切記以下5個關鍵步驟:1.瞄準那些自然消極的想法,并把它們記下來,別讓它們占據你的大腦。2.讀一遍本文提及的8種認知扭曲的模式,準確地找出你是怎樣曲解事實的。一定要擊中要害。3.用更為客觀的想法取代扭曲的認知,徹底駁斥那些讓你自己瞧不起自己、自我尋找煩惱的謬論。一旦開始這些步驟,你就會感到精神振奮,自尊心增強,無價值感就會煙消云散。4.制定切實可行的日常活動表,每天結束后填寫回顧、分析日記,既能使你擺脫不愿活動和不想做事的處境,又能給你帶來活動后的滿足,逐步消除懶怠與內疚。5.學會自我稱贊,自我欣賞,坦然對待不良刺激,以保持情緒穩定,心境良好。
矯正不合邏輯的思維方式,改變認知錯誤現象,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而一旦你對周圍事物能做客觀的分析后,對現實生活就有了正確的領悟。那么,你將置身于一個充滿積極向上情感的世界中,心情會豁然開朗。盡管生活中還存在著這樣和那樣不盡人意之事,但不會由于一時的認知偏差,造成感情挫傷,失去對生活中美好意境的追求。
-
女人亞健康的8種表現其實有很多的女性朋友們并不知道,如果出現了亞健康癥狀的現象,也是會給我們的女性朋友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多的危害的,用人亞健康
-
痛經吃不吃止痛藥?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痛經的這樣的現象的,那么如果出現了痛經這種疾病的話,也是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嚴重的傷
-
亞健康的類型有哪些亞健康分為很多類型,亞健康分為心理亞健康和行為亞健康,大多數人是處于身體亞健康的狀態,身體亞健康的人群更容易患有疾病亞健
-
亞健康的常見原因有哪些現在人們生活壓力比較大,容易出現身體亞健康的情況,亞健康有可能是過度緊張引起的,也可能是精神壓力過大造成的,身體亞健康有
-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處于亞健康現在很多人由于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生活節奏之下,再加上平時對于自己沒有做好護理的工作,很容易就出現身體處于亞健康的情況。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