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做到10點助你預防糖尿病并發癥
糖友如何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夏天悶熱的天氣、中暑、血壓上升等都是加重糖尿病病情的罪魁禍首,嚴重時還會誘發各種并發癥。那么夏天如何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呢?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夏天如何預防糖尿病并發癥?
1、積極控制高血糖
由于糖尿病并發或伴發的心腦血管病是長期高血糖,尤其是餐后高血糖造成的結果,因此最首要的任務是控制好血糖,但控制血糖并非越低越好,血糖過低更易導致心腦細胞的損害,加重病情,一般應掌握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同時其波動范圍應低于4.0mmol/L,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及發展,使其發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2、嚴防低血糖
夏天,有些糖尿病患者會覺得食欲很差,不想進食,同時出汗較多,消耗較大,容易出現低血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注意調整降糖藥,配合合理進食,就容易發生低血糖。發生低血糖時,如果處理不及時,后果將非常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
3、調整飲食
糖尿病患者夏天仍需控制每天主食量和總熱量的攝入,保證營養平衡。夏季是蔬菜瓜果的旺季,多吃一些營養豐富的冬瓜、黃瓜、南瓜等瓜類蔬菜,可以補充水溶性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能確保機體保持正常新陳代謝的需要。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天吃水果一定要科學,雖然有些水果中所含的葡萄糖較少,但也同樣會影響血糖值的高低。
4、科學補水
糖尿病患者多屬陰虛燥熱之體,夏季*排汗量大,體內水分丟失現象嚴重,應注意多飲水。多飲水不僅可以及時補充體液的流失,防止發生脫水,還有利于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防止其儲留;多喝水能夠稀釋尿液,還能有效地預防尿路感染。多喝水還有預防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的作用。另外,多飲水補充體液,能改善循環,也會有益于預防老年患者腦梗死的發生。
5、合理用藥
糖尿病的最大危害就是血糖忽高忽低,血糖的波動最易引起各種并發癥,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措施能有效地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因此,患者應該充分利用好夏季進行強化治療,促使輕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保持持續平穩狀態并降至正常水平,較難控制的血糖濃度也應盡最大可能使其達到控制良好的標準,同時確保血糖無論何時檢測都應在正常范圍內。
6、輕松運動
專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夏天天氣雖然炎熱,但是不要缺少鍛煉,應該進行科學鍛煉。*在夏季消耗增大,睡眠和食欲下降,體能儲備相對較弱,因此提倡輕松運動,做到適時、適量和適地的運動。適時,即選擇好一天中合適的鍛煉時段,應該安排在早晚兩頭;適量,即調整好運動量;適地,即選擇適當的運動場所。盡量到戶外運動,選擇陰涼通風、環境幽雅的地方。即使在室內運動,也要適當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
7、預防外傷
夏季是衣著最少的時候,四肢暴露在外,一不留神往往會引發各種外傷。通常人對小小的外傷不妨并不在意,但糖尿病患者一旦產生外傷,往往不易痊愈,乃至感染反復發作。因此,避免是關鍵,盡量預防各種磕磕碰碰,出行更應留神提防。糖尿病患者局部外傷后應實時殺菌、留神保護好傷口,在醫生的指導下熱心治療,以防小病造成相當一禍。
8、保護足部
夏天糖尿病人更要注意腳的保護,因為大部分糖尿病人的遠端肢體感覺不敏感。糖尿病患者夏季外出一定要注意,特別是足部有末梢神經炎及外周血管病者,盡量不要赤足行走,穿鞋時要注意鞋內有沒有異物,要穿自己適應了的舊鞋。夏天必須穿襪子,最好穿白襪子,當足部有損傷或是出血,容易被發現。
9、積極控制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如高血壓、高脂血癥、高粘滯血癥、肥胖。血壓應控制在120/80mmHg以內,體重指數控制在25以下,血脂及血粘度亦應控制在正常范圍。定期監測各項指標:如血糖、血壓、血脂、血流變、體重指數、心電圖、腦血流圖。
10、重視各種先兆癥狀
如胸悶、憋氣、心慌、出汗、胸痛、發作性頭暈、肢體麻木、性格反常、一側肢體功能障礙等,以上都是心肌梗塞及腦梗塞的先兆癥狀,一旦出現應積極進行干預治療。
盡管糖尿病可能引發各種并發癥,但只要及時干預,完全可以起到預防并延遲并發癥的效果,尤其要改變現代人“出門就打的,進門找電梯”的生活方式。
-
中年男易脫發 多吃4類食物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中年男性朋友們都會容易導致一些脫發的這樣的現象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解決中年男人脫發這種疾病,多
-
高血壓患者的保健方法高血壓這樣的病癥有時候也是會嚴重的給我們的身體帶來非常大的困擾,還能夠改善著我們的身體,嚴重的情況下會傷害著我們的生命的
-
鼻炎怎么辦鼻炎在我們生活當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可以說鼻炎的出現深深的困擾著很多的朋友們,患上了鼻炎會讓很多的人特別難受,而且鼻
-
冬季蹲廁所別太用力!險大家都知道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而便秘這種情況也是很多人容易遇到的,那么在這里就要提醒大家冬季在蹲廁所的時候千萬
-
附件炎的保健措施有哪些附件炎患者要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并且要做好全面的護理工作,飲食盡量清淡,盡量選擇營養易消化的食物,需要增加維生素的攝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