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手術到底風險有多大
最早流行的RK手術已給一些患者帶來了后遺癥,即使在近視眼手術不斷完善的今天,國際醫學界仍對此存有爭議
在風行了10余年之后,它危險的一面逐漸清晰。
近視眼手術在其慣用的廣告詞中,被描述成“近視眼”們的救世主。最初的年份里,人們趨之若鶩,享受著與世界瞬間清晰相對的快感,沒有人會想到日后他們可能因為這項手術承受的巨大痛苦。
RK手術后遺癥
令人遺憾的現實是,中國不僅是世界人口大國,也是近視眼發病率超高的國度。13億國民中,超過30%的人看不清這個世界,除非他們戴上眼鏡。
在中學生中,近視眼發病率超過一半,而在大學生中,甚至高達74%。
因此,10余年前,當近視眼手術首次出現在中國時,立即讓那些“酒瓶底”后面的雙眼發光。
那會兒,它的名字叫RK手術,即“放射狀角膜切開術”。
20世紀70年代中期,前蘇聯醫生首先開始應用它來矯正近視。通常,醫生會在患者的角膜周邊部做若干條深達角膜全厚的90%~95%的切口,組織張力減低,在正常眼壓的作用下,張力減低的周邊部向外膨出,角膜中央部相對變平,屈光力減低,焦點后移,與視網膜的位置產生新的相適應,于是,近視便得到了矯正。
前蘇聯的醫生們用它造福本國人民的第十個年頭,它飄搖著落在了中國大地上,很快生根發芽。
事實上,那時的手術還不成熟,但沒人注意這些,大家都在忙不迭地將自己近視的雙眼交出去,劃上一刀。10年前,章明已經是800度近視,他毫不猶豫地做了這項手術。“現在看來,這真是個錯誤。”章明對《新世紀周刊》說,術后看東西的清晰度沒有想象的好,似乎不如戴眼鏡后的效果清晰,“但只要不用戴著框架眼鏡,也行了。”
但更糟糕的事情還是來了。那天,在電影院里,他身邊的一個男人無意間揮了一下胳膊,正好撞到了他的一只眼睛。
“起初也不怎么疼,眼睛里流出了液體,又不太像眼淚。”章明說,當時他睜著眼,卻什么都看不見了。
事實上,他的眼球破裂了。那些類似眼淚的液體,是因為虹膜和晶體已經被擠了出來,眼球中的房水溢出。
“類似的病歷,我接觸過好幾個,都是很多年前做過RK手術,眼球變得異常脆弱。”江蘇省中醫院眼科中心的王育良告訴《新世紀周刊》。
47歲的王妍琴也是最早接受RK手術中的一員。“手術后至今都感覺還好,但那天去檢查發現得了白內障,需要手術,問題就來了。”王妍琴說。
白內障如今只是一個沒有太大難度的常規手術,“我卻不能做,都是原來RK手術害的。”那天,當她被送上手術臺,主刀醫生發現,多年前的那場RK手術,在王妍琴的角膜上由外側邊緣向內放射性地留下一道道疤痕,如同一道道籬笆,讓手術無法進行。
“我只能干等著眼睛慢慢瞎掉嗎?”王妍琴顯得很苦惱。
很多當年做過RK手術的人,如今都感到痛苦,不少人不得不尋求更為先進的眼科手術,延緩或避免眼睛失明。
雖然至今沒有權威數據顯示遭受術后后遺癥的人有多少,但臨床的一些數字仍可見端倪。“要求再次手術的患者中,百分之七十都是當時做過RK手術的人。”高誠斌告訴《新世紀周刊》。他是上海華都醫院眼科主任,同時又是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會員。他說,僅華都醫院一家,接診RK手術的失敗者一年之內就超過300人。在上海市綜合性三甲醫院的眼科,接診RK手術失敗者的比例更高,人數是他們的兩倍左右,并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當年RK手術最多的城市并不是上海,而是深圳。“不難想象,深圳的情況更加糟糕。”
高誠斌分析,前蘇聯專家普遍比較保守,很少向中國醫生傳授手術技巧。當年,由于該項技術剛剛引進,市場也沒有相關硬性標準,部分醫生自己模仿操作,造成很多因切削角膜厚度不夠產生的“失敗者”。
-
眼保健操真的有效嗎?我們都知道如果是經常面對電腦,肯定會導致我們的眼睛出現一些疲勞,但是眼睛出現一些疲勞,肯定會影響自己的視力,可能會讓自己
-
眼保健操怎么做?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特別希望我們的眼睛更加健康的,而且眼睛就是心靈的窗戶,所以為了我們的眼睛更加健康,一定要記得可以通
-
眼睛保健8大秘訣 切莫入誤區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眼睛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能看到這個世界的食物全靠我們這雙眼睛,所以做好眼睛的保健工作也是非常有必要
-
臺燈種類大比拼 教你選擇不傷眼臺燈臺燈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幫手,尤其是在夜晚時,臺燈的用處多多。目前市場上的臺燈類型有不少,例如白熾燈、傳統護眼燈、LED
-
恢復視力的方法有哪些呢現在發生近視的現象非常常見,特別是經常有使用電子產品的,如:電腦、手機、電視等,長期近距離的進行接觸和觀看,使得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