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結核病的病因結核菌
現今結核病史威脅公眾健康的一種很常見的疾病,這種病極容易感染,而且目前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我們注意遠離疾病,防止感染,引起結核病的結核菌是怎樣的呢?那么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結核菌屬放線菌目,分枝桿菌科的分枝桿菌屬,其中引起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為人型結核菌,牛型感染少見。結核菌為需氧菌,不易染色,經品紅加熱染色后,即使用酸性酒精沖洗亦不能脫色,故稱為抗酸桿菌;鏡檢呈細長、略彎的桿菌。對外界抵抗力較強,在陰濕處能生存5個月以上;但在陽光曝曬2小時,5%~12%甲酚皂(來蘇)溶液接觸2~12小時,70%酒精接觸2分鐘,或煮沸1分鐘,即可被殺滅。最簡便的滅菌方法是直接焚毀帶有病菌的痰紙。結核菌生長緩慢,增殖一代需15~20小時,生長成可見的菌落一般需4~6周,至少亦需3周。
結核菌菌壁為含有高分子量的脂肪酸、脂質、蛋白質及多糖類組成的復合成分,與其致病力、免疫反應有關。在*內,脂質能引起單核細胞、上皮樣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而形成結核結節;蛋白質可引起過敏反應,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浸潤;多糖類則參與某些免疫反應(如凝集反應)。結核菌分為人型、牛型及鼠型等種類。前兩型(尤以人型,標準菌株H37Rv)為人類結核病的主要病原菌,人型與牛型菌形態相似,對豚鼠均有較強致病力,但人型菌對家兔免疫致病力則遠較牛型菌為強。人型菌可產生煙酸,而牛型菌的煙酸試驗多呈陰性。飲用未經消毒的帶有牛型結核菌的牛服,可能引起腸道結核感染。
A群:生長繁殖旺盛,存在于細胞外,致病力強,傳染性大,多在疾病的早期活動性病灶內、空洞壁內或人洞內,易被抗結核藥物所殺滅,尤以異煙肼效果最好,起主要殺菌作用,鏈霉素及利福平亦有效,但不及前者。B群:為細胞內菌,存在于巨噬細胞內,細菌得到酸性細胞質的保護能夠生長,但繁殖緩慢,吡嗪酰胺在pH<5.5時,殺菌效果較好。C群:為偶爾繁殖菌,存在于干酪壞死灶內,生長環境對細菌不利,結核菌常呈休眠狀態,僅偶爾發生短暫的生長繁殖,僅對少數藥物如利福平敏感。B群與C群菌為頑固菌,常為日后復發的根源,僅暫時休眠,可能存活數月、數年。亦稱“持續存活菌”。D群:為休眠菌,病灶中有少量結核菌完全處于休眠狀態,無致病力及傳染性,對*無害。任何藥物對其作用,多數自然死亡或被吞噬殺滅,很少復發。
通過以上內容的講解,我們知道了有關上述疾病的知識,我們要注意生活細節,做好護理工作才能得到基本的安全保障。對于破傷風患者,搶救的關鍵是及早發現。希望對您的健康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