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心靈健康的你做到了嗎?
通常,會被我們認為是“負面的情緒”的緣由,是指因現有的身份、所處的環境或擔任的工作角色不被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認為發生此類情緒的影響是負面的、不好的;或者在面對某些情緒時,我們無力去使之朝向更深入、更細微、更敏銳的方向發展,反之,卻常常釀致破壞性、傷害性的結果,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系。
譬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所以就拼命的避開它,敬而遠之,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我要么立刻僵在那里,不知所措;要么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的隨波逐流,做出許多事后讓我后悔的事兒。經過成長后,我才發覺,我的這種對于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個兇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甚至覺得憤怒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之類的等等。最后才知道,我這一些對于“憤怒”的價值觀來源于我的父母親的婚姻生活,我父母親由于各自成長的背景不同,性格與行為的差異很大,而兩個人誰都不愿放棄自己的觀點,就如同“中東二國”的局勢一樣,時常爆發戰爭,小時的我,自記事時起就經常“觀戰”,看到他們用彼此的“憤怒”來攻擊對方,結果是往往沒有一個贏家 ——他們都輸得很慘!我就是在這樣的經驗里學習關于“憤怒”的知識。
事實上,“憤怒”根本不是我所理解和感受的那個意思,“憤怒”是人用來保護自己界限和尊嚴的一種力量,沒有它,我們的尊嚴將被踐踏殆盡。而我們之所以對“憤怒”產生錯誤的認知,原因是缺少對“憤怒”的完整理解和正面的示范。
“釋放負面情緒”的一個前提是在情緒發生的當下,對所經驗的四大情緒(喜、怒、哀、懼)及多種感覺,能有敏銳的覺知。而后,找一個安全的環境,將其宣泄出來,再強調一下環境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安全的環境如無人的曠野、海邊、大草原、山頂、空曠的操場,或家里的浴池、衛生間等不影響到他人的地方。方式靈活多樣,可以是瘋狂的吶喊、狂舞、打假人、放飛鏢等,在過程里保持心靈的覺察,并且方式不能傷及自己或誤傷他人。
另一種釋放的方式是“獨處”,每晚給自己一段安靜的不被打擾的時間(可事先和家人約定,關閉電話),至少一個小時,敞開心門,讓自己在一天里經歷的所有情緒、感覺完全呈現出來,期間,頭腦里放掉所有的分析、判斷、推理,任情感肆意流淌,待情緒釋放完畢,再試著將這些情緒、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當你愈能細膩的了解自己的感覺與感受,你便能知道那些感覺背后的需要是什么,而你也將逐漸學會和自己相處,溫柔的對待自己,于是乎善待自己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在釋放完所有的情緒之后,我們就可有意識的采取行動,為自己的需要負起責任。其實,人的心理上的需要大體上有被了解、被尊重、被關懷、被需要、被贊美、被幫助等……。在每一種情緒和感覺的背后,都有一份需要未被滿足,而形成心理上的傷害與痛苦。如我們因被誤解而傷心難過時,其實我們需要的是被了解和被接納;當我們因被忽略而沮喪時,我們需要的是被重視和被關懷。
在清晰了這份需要、這份感覺后,我們就有可能去滿足這些需要。在生命里,能滿足我們需要的人,也是不盡相同的。假如你很在乎你的愛人的認可,可能對方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對你來講,都會超過一個外人的十句話。對于你所重視的人而言,他的一舉手、一抬足、一眨眼、一微笑都顯得是如此的舉足重輕、不同凡響!
經歷了成長之后的你,愈加敏銳的知道自己內心的需求,事實上,懂得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時,你去向身邊的人表達你的需要,需要冒相當的危險,可能對方會滿足你的需要,也可能還會帶給你更大的挫敗感,原因很簡單,你成長了,改變了,不等于身邊的人也進步了,也許他們還在原地踏步,而過去你們之間長期形成的互動模式與習慣,還依舊存在,這就需要你對身邊的人給予更多的耐心、時間和空間。
為了常保心靈健康,需要你去學會營建生活中的“支持網”。可通過參加課程或各種聚會,擴大交際圈,尋找一些“知音”,可以“談心”的朋友,彼此相互分享、學習成長。
譬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所以就拼命的避開它,敬而遠之,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我要么立刻僵在那里,不知所措;要么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的隨波逐流,做出許多事后讓我后悔的事兒。經過成長后,我才發覺,我的這種對于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個兇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甚至覺得憤怒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之類的等等。最后才知道,我這一些對于“憤怒”的價值觀來源于我的父母親的婚姻生活,我父母親由于各自成長的背景不同,性格與行為的差異很大,而兩個人誰都不愿放棄自己的觀點,就如同“中東二國”的局勢一樣,時常爆發戰爭,小時的我,自記事時起就經常“觀戰”,看到他們用彼此的“憤怒”來攻擊對方,結果是往往沒有一個贏家 ——他們都輸得很慘!我就是在這樣的經驗里學習關于“憤怒”的知識。
事實上,“憤怒”根本不是我所理解和感受的那個意思,“憤怒”是人用來保護自己界限和尊嚴的一種力量,沒有它,我們的尊嚴將被踐踏殆盡。而我們之所以對“憤怒”產生錯誤的認知,原因是缺少對“憤怒”的完整理解和正面的示范。
“釋放負面情緒”的一個前提是在情緒發生的當下,對所經驗的四大情緒(喜、怒、哀、懼)及多種感覺,能有敏銳的覺知。而后,找一個安全的環境,將其宣泄出來,再強調一下環境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安全的環境如無人的曠野、海邊、大草原、山頂、空曠的操場,或家里的浴池、衛生間等不影響到他人的地方。方式靈活多樣,可以是瘋狂的吶喊、狂舞、打假人、放飛鏢等,在過程里保持心靈的覺察,并且方式不能傷及自己或誤傷他人。
另一種釋放的方式是“獨處”,每晚給自己一段安靜的不被打擾的時間(可事先和家人約定,關閉電話),至少一個小時,敞開心門,讓自己在一天里經歷的所有情緒、感覺完全呈現出來,期間,頭腦里放掉所有的分析、判斷、推理,任情感肆意流淌,待情緒釋放完畢,再試著將這些情緒、感覺用語言表達出來。當你愈能細膩的了解自己的感覺與感受,你便能知道那些感覺背后的需要是什么,而你也將逐漸學會和自己相處,溫柔的對待自己,于是乎善待自己就不是一句空話了。
在釋放完所有的情緒之后,我們就可有意識的采取行動,為自己的需要負起責任。其實,人的心理上的需要大體上有被了解、被尊重、被關懷、被需要、被贊美、被幫助等……。在每一種情緒和感覺的背后,都有一份需要未被滿足,而形成心理上的傷害與痛苦。如我們因被誤解而傷心難過時,其實我們需要的是被了解和被接納;當我們因被忽略而沮喪時,我們需要的是被重視和被關懷。
在清晰了這份需要、這份感覺后,我們就有可能去滿足這些需要。在生命里,能滿足我們需要的人,也是不盡相同的。假如你很在乎你的愛人的認可,可能對方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對你來講,都會超過一個外人的十句話。對于你所重視的人而言,他的一舉手、一抬足、一眨眼、一微笑都顯得是如此的舉足重輕、不同凡響!
經歷了成長之后的你,愈加敏銳的知道自己內心的需求,事實上,懂得了解自己的需要和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這時,你去向身邊的人表達你的需要,需要冒相當的危險,可能對方會滿足你的需要,也可能還會帶給你更大的挫敗感,原因很簡單,你成長了,改變了,不等于身邊的人也進步了,也許他們還在原地踏步,而過去你們之間長期形成的互動模式與習慣,還依舊存在,這就需要你對身邊的人給予更多的耐心、時間和空間。
為了常保心靈健康,需要你去學會營建生活中的“支持網”。可通過參加課程或各種聚會,擴大交際圈,尋找一些“知音”,可以“談心”的朋友,彼此相互分享、學習成長。
相關文章
-
性欲減退的傷害 擺脫男人性欲危機一般在生活中我們都知道很多男生都可能會出現一些性欲下降或者是性欲危機的現象。但是嚴重的也會影響男性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男
-
男人陰莖增粗增大的好處其實我們都知道陰莖的大小問題,一直都是很多男性朋友們最為困擾的一件事情的,因為應用的大小肯定也會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的,因
-
頻繁遺精吃什么好 還需懂得護理我們都知道遺精本來就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的,但是有的男性可能會經常頻繁的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可能就是因為一些疾病在作怪
-
男人保持心理健康的5大方法其實對于我們的身體來說,保持心理健康有非常多的方式和方法的,那么在平時的時候,男人保持心理健康有五大方法是給我們的身體帶
-
為什么男人喜歡農村媳婦對于農村的人來說,他們的思想都比較保守。農村媳婦從小的思想觀念就不同,認為丈夫是天,相依相偎一輩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