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發現多處“棄老洞” 洞內有自殺裝置
百行孝為先,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源遠流長。然而,湖北鄖縣等地發現的大量棄老洞的存在和當地廣為流傳的棄老傳說,對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提出質疑和挑戰。歷史學者黃紹堅對此進行了大量考察,對棄老問題提出全新的見解。
江灘邊的棄老洞
時至今日,還沒有哪位考古學家能夠實證出漢民族孝文化的源頭。既然源頭無可考證,那就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漢民族與生俱來就是在孝文化的浸潤之中。一定有一個節點,那之前是野蠻的、原始的、非倫理的,那之后才是父慈子孝,“父母在,不遠游”。
可那個節點在哪里呢?歷史從來就不是黑白分明的。也許那個節點僅僅是我一廂情愿的推測或想象而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中國孝文化以絕對主流的江河之勢奔涌于歷史之中時,它的背后一定有我們所忽略的諸多細節和暗角,它們沉默地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從湖北十堰市區出發,沿209國道北行,到柳陂鎮后,向西轉上鄖縣漢江南岸的“沿江公路”,由此到遼瓦后,再由遼瓦前行二十多里后,才能到鄖縣五峰鄉大樹椏村花櫟灣。我之所以歷盡波折尋找花櫟灣,是因為當地人告訴我花櫟灣一帶有成群的“棄老洞”(也叫“寄死窯”、“自死窯”、“老人洞”等)。
在前往花櫟灣的路上,黃紹堅采訪了幾位村民。1967年出生的鄖縣柳陂鎮西流村陳家坡村民陳緒勝說,他家在漢江臺地上,房基底下幾十米的漢江邊,就有一座“棄老洞”,建在離漢江水面不遠的石壁上,“現在還在,洞口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弧形,洞口寬、高各1米左右,深度不知道”。
對于這座“棄老洞”,他有一種獨特的解釋。在他看來,實行“棄老俗”的年代,將老人放進水邊的“棄老洞”中,漢江年年漲水,老人必死無疑。隨后,漢江水會將老人的遺骸和遺物全都沖走,不留痕跡。“免得子孫們傷心”,陳緒勝特意強調。
江灘邊的棄老洞
時至今日,還沒有哪位考古學家能夠實證出漢民族孝文化的源頭。既然源頭無可考證,那就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漢民族與生俱來就是在孝文化的浸潤之中。一定有一個節點,那之前是野蠻的、原始的、非倫理的,那之后才是父慈子孝,“父母在,不遠游”。
可那個節點在哪里呢?歷史從來就不是黑白分明的。也許那個節點僅僅是我一廂情愿的推測或想象而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中國孝文化以絕對主流的江河之勢奔涌于歷史之中時,它的背后一定有我們所忽略的諸多細節和暗角,它們沉默地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從湖北十堰市區出發,沿209國道北行,到柳陂鎮后,向西轉上鄖縣漢江南岸的“沿江公路”,由此到遼瓦后,再由遼瓦前行二十多里后,才能到鄖縣五峰鄉大樹椏村花櫟灣。我之所以歷盡波折尋找花櫟灣,是因為當地人告訴我花櫟灣一帶有成群的“棄老洞”(也叫“寄死窯”、“自死窯”、“老人洞”等)。
在前往花櫟灣的路上,黃紹堅采訪了幾位村民。1967年出生的鄖縣柳陂鎮西流村陳家坡村民陳緒勝說,他家在漢江臺地上,房基底下幾十米的漢江邊,就有一座“棄老洞”,建在離漢江水面不遠的石壁上,“現在還在,洞口下面是正方形,上面是弧形,洞口寬、高各1米左右,深度不知道”。
對于這座“棄老洞”,他有一種獨特的解釋。在他看來,實行“棄老俗”的年代,將老人放進水邊的“棄老洞”中,漢江年年漲水,老人必死無疑。隨后,漢江水會將老人的遺骸和遺物全都沖走,不留痕跡。“免得子孫們傷心”,陳緒勝特意強調。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