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大賽:85歲女兒和105歲母親手把手寫"孝"
“都105歲啦!看起來還很精神嘛……不要‘把手’,讓老人自己寫……哦,在寫自己的年齡哦……”昨日上午,成都人民公園辛亥革命紀念碑下,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省老齡工作委員會主辦的首屆中華孝道文化書法大賽之“萬人書‘孝’萬米長卷”活動現場,看到105歲的老人鄭任氏在85歲女兒的幫助下用毛筆寫“孝”字,圍觀的群眾都嘖嘖稱奇。同時,其他游人亦是“奮筆疾書”,不到半小時,主辦方準備的60米長卷全部寫滿,只好臨時加紙……
公園寫孝道
半小時寫完60米長卷
“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道”“以孝為本”……你一筆,我一筆,昨日上午,人民公園辛亥革命紀念碑下面人頭涌動,大家都圍著一張拼湊起來的長七八米、寬1米的桌子,看“眾人書‘孝’”。一聽是寫孝以及與孝有關的話語,許多游人駐足,拿起毛筆開始揮毫。“不錯,這個寫得不錯,哎,那個字也很好看哦!”在一旁觀看了許久的席先生感嘆,自己其實也挺愛好書法的,時不時還在家中揮上兩筆,可看看今天的“陣勢”,竟然也自愧不如,始終也沒有勇氣在長卷上留下一筆。
“我們根本沒想到有這么火爆,得馬上加紙了!”工作人員萬紅光一邊焦急地說著,一邊趕緊吩咐其他人去附近買宣紙。萬紅光說,他們舉辦此活動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二是在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來臨之際,借機會傳播“孝”文化。昨日是活動第一天,計劃持續5天,到9月23日結束時,把所有的紙拼裝起來合成“萬米長卷”。
85歲女幫忙
105歲媽媽寫“孝”很開心
“老人看上去好健康哦!看!她拿毛筆的手抖都不抖,好硬氣哦,女兒也很不錯,都85歲了身子骨還那么硬朗!”活動現場,85歲的老人鄭國珍手把手幫105歲的媽媽在萬米長卷上寫“孝”字的一幕吸引了眾人,也感動了眾人。寫完孝字后,老人很從容地在長卷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鄭任氏”和年齡“105”,最后還微笑著對圍觀群眾作揖表示感謝,在場的所有人一齊為老人鼓掌。
老人的女兒鄭國珍介紹,媽媽生于1904年舊歷四月十六日,那時候家里人都沒讀過書,老人連名字都沒有,嫁到鄭家后就稱“鄭任氏”。老人沒讀過一天書,寫“孝”字之前還練習了好久。
老人共生了8個兒女,如今在世的還有4個,鄭國珍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孩子們都忙,她們母女便都住在成都一家老人院。護理人員介紹,鄭任氏雖已高齡,但身體很健康,一年也吃不了幾回藥,平時喜歡看人家打麻將、看電視和聽戲等,愛好還挺多。
“書法奇人”
也來寫大“孝”
“雖然我人只有1米5多點,但我發誓要寫比我自己高的字!雖然我人長得不帥,但我的字很帥哦!”在“萬人書‘孝’萬米長卷”活動現場,繼105歲老人之后,被稱為成都“書法奇人”的汪英俊老人扛著1米多長的大毛筆來萬米長卷上寫“孝”,再次將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快給汪老師準備紙墨!”汪老師今年72歲,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寫字從來都是要特制紙和特制筆,而且從不在桌子上寫。不一會兒,工作人員拿來一張長約2.5米、寬1.5米左右的大宣紙鋪在地上。他笑呵呵地拿起自帶的“巨筆”,揮揮灑灑不到兩分鐘,一個漂亮而有生氣的“孝”字便躍然紙上。
汪老師的弟子兼干女兒陶女士介紹,他之所以被稱為“書法奇人”,主要是因為他只寫大字,而且練習書法近20年,從未模仿過任何一位古代書法家的筆法,自成一體,形成頗具一格的“汪體”。寫完“孝”字,見剛才105歲的老人還沒走,汪老師又樂呵呵地跑過去手把手教鄭任氏寫“孝”字。見有名師指導,鄭任氏顯得特別開心,兩人一起又寫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孝”字,贏得陣陣掌聲。
公園寫孝道
半小時寫完60米長卷
“百事孝為先”“孝順,孝道”“以孝為本”……你一筆,我一筆,昨日上午,人民公園辛亥革命紀念碑下面人頭涌動,大家都圍著一張拼湊起來的長七八米、寬1米的桌子,看“眾人書‘孝’”。一聽是寫孝以及與孝有關的話語,許多游人駐足,拿起毛筆開始揮毫。“不錯,這個寫得不錯,哎,那個字也很好看哦!”在一旁觀看了許久的席先生感嘆,自己其實也挺愛好書法的,時不時還在家中揮上兩筆,可看看今天的“陣勢”,竟然也自愧不如,始終也沒有勇氣在長卷上留下一筆。
“我們根本沒想到有這么火爆,得馬上加紙了!”工作人員萬紅光一邊焦急地說著,一邊趕緊吩咐其他人去附近買宣紙。萬紅光說,他們舉辦此活動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二是在重陽節(又稱“老人節”)來臨之際,借機會傳播“孝”文化。昨日是活動第一天,計劃持續5天,到9月23日結束時,把所有的紙拼裝起來合成“萬米長卷”。
85歲女幫忙
105歲媽媽寫“孝”很開心
“老人看上去好健康哦!看!她拿毛筆的手抖都不抖,好硬氣哦,女兒也很不錯,都85歲了身子骨還那么硬朗!”活動現場,85歲的老人鄭國珍手把手幫105歲的媽媽在萬米長卷上寫“孝”字的一幕吸引了眾人,也感動了眾人。寫完孝字后,老人很從容地在長卷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鄭任氏”和年齡“105”,最后還微笑著對圍觀群眾作揖表示感謝,在場的所有人一齊為老人鼓掌。
老人的女兒鄭國珍介紹,媽媽生于1904年舊歷四月十六日,那時候家里人都沒讀過書,老人連名字都沒有,嫁到鄭家后就稱“鄭任氏”。老人沒讀過一天書,寫“孝”字之前還練習了好久。
老人共生了8個兒女,如今在世的還有4個,鄭國珍就是其中一個,因為孩子們都忙,她們母女便都住在成都一家老人院。護理人員介紹,鄭任氏雖已高齡,但身體很健康,一年也吃不了幾回藥,平時喜歡看人家打麻將、看電視和聽戲等,愛好還挺多。
“書法奇人”
也來寫大“孝”
“雖然我人只有1米5多點,但我發誓要寫比我自己高的字!雖然我人長得不帥,但我的字很帥哦!”在“萬人書‘孝’萬米長卷”活動現場,繼105歲老人之后,被稱為成都“書法奇人”的汪英俊老人扛著1米多長的大毛筆來萬米長卷上寫“孝”,再次將現場的氣氛推向高潮。
“快給汪老師準備紙墨!”汪老師今年72歲,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寫字從來都是要特制紙和特制筆,而且從不在桌子上寫。不一會兒,工作人員拿來一張長約2.5米、寬1.5米左右的大宣紙鋪在地上。他笑呵呵地拿起自帶的“巨筆”,揮揮灑灑不到兩分鐘,一個漂亮而有生氣的“孝”字便躍然紙上。
汪老師的弟子兼干女兒陶女士介紹,他之所以被稱為“書法奇人”,主要是因為他只寫大字,而且練習書法近20年,從未模仿過任何一位古代書法家的筆法,自成一體,形成頗具一格的“汪體”。寫完“孝”字,見剛才105歲的老人還沒走,汪老師又樂呵呵地跑過去手把手教鄭任氏寫“孝”字。見有名師指導,鄭任氏顯得特別開心,兩人一起又寫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孝”字,贏得陣陣掌聲。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