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老人想過快樂中秋
又是一年中秋臨近,“團圓”的渴望漸漸浮現(xiàn)出來,縈繞在每個人心頭。和其他人不同,在合肥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敬老院的19位孤寡老人看來,“家”就是敬老院,“回家”就是回到自己的房間。這是一群大半輩子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經(jīng)歷過各種人生波折,又將自己的晚年生活回歸到集體中去的老人,他們的人生做的是減法,從物質上來說幾乎一無所有,然而在采訪中,記者鮮明感受到他們樂天知命的心態(tài)——像生命的最初,所求無多,只希望過得快樂一點。中秋節(jié)快到了,老人們希望能吃到月餅,聽聽戲,看場演出,有人過來陪他們聊聊天,過一個熱鬧的中秋節(jié)。
一群樂天知命的老人
和近年來通過社會力量興辦的養(yǎng)老院不同,敬老院仍然是一個由政府撥款的福利機構,帶著一些過去年代的質樸、奉獻、平和的氣質。合肥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敬老院建于2002年,是民政部門實施的惠及老年人的“星光計劃”項目之一,目前住著19位孤寡老人,最大的有90歲。他們大多失去勞動能力,也沒有直系親屬贍養(yǎng),用他們的話說,“全靠國家養(yǎng)著”。
開發(fā)區(qū)敬老院位于熱鬧的蓮花新村,兩層樓、一個大院子,和周圍的居住環(huán)境完全融合在一起,行動方便的老人可以自己出門逛逛,吃飯的時候再“回家”,因此并沒有和社會大家庭疏離的感覺。他們和周圍的人在生活上是融為一體的,但是在心態(tài)上,敬老院的這些老人們又有著一點點超脫——沒有家庭、子女乃至物質生活的煩惱,他們的生活平靜而簡單,老人們有著樂天知命的心態(tài),像回到了生命的最初,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得以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去尋找和體會最單純的快樂。這種微妙的感覺是外人難以體會的,但是走入這個群體之中,卻能從他們的一句話、一個笑臉中捕捉到那種無所求的平靜的快樂。
老戰(zhàn)士的愛國情懷
今年72歲的束士朝身體健朗,愛說愛笑,是敬老院里的活躍人物。說起來,他在老人們中也是經(jīng)過風雨見過世面的。他的老家在開發(fā)區(qū)農(nóng)村,小時候那里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4歲時,父親死了,小小的他便幫人放牛為生,17歲時到部隊當兵,一當便是五年,那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1957年對臺關系比較緊張的時候,他和戰(zhàn)友們一起到福建前線,應對著隨時可能發(fā)生的戰(zhàn)爭。正值國家經(jīng)濟困難時期,部隊里的條件也異常艱苦,將近三年的時間,他和戰(zhàn)友們只能住在帳蓬里,南方多雨,身上一天到晚都是潮乎乎的,束士朝也因此落下了一些病痛,身體一直不太好。當記者問他怎么看待年輕時的當兵歲月,付出了那么多,后不后悔時,他搖著頭,爽朗地笑著說,“又不是我一個人吃苦,那時是為國為民嘛,怎么都是一樣的! ”
退伍回來后,束士朝先是在村里當民兵營長,后來又當了多年的生產(chǎn)隊長,或許是見了些世面的緣故,他凡事很能看得開。第一個愛人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大哥也去世得早,他就和嫂子共同生活在一起,領養(yǎng)了一個女兒。日子過得很平凡,也很艱苦,女兒長大后嫁人了,而這時,老兩口住的房子搖搖欲墜,眼看就要撐不住了。那還是1993年,這片土地依然貧瘠,老了以后所面臨的生活困境難以想象。村里商量了一下,將老兩口送進了敬老院,那時敬老院還屬于肥西,條件很差,2002年建成這個新的開發(fā)區(qū)敬老院后,他們又搬了過來。 4年前,老伴去世了,好在束士朝早已習慣了這種大家庭的生活,平時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也并不覺得孤單。
現(xiàn)在束士朝除了敬老院發(fā)給的每月50元零花錢,部隊里還給他100元的補貼。相比其他老人,他的情況還算好一些的。老人們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并沒有特別的關注,他們更加在意的,是活著的每一天是否能得到一點點快樂——譬如喝兩口酒,抽支煙,聽聽戲,享受一些微小的,平靜的快樂。束士朝喝的是兩塊多錢一瓶的劣質酒,因為好點的酒是買不起的,快到中秋節(jié)了,他的想法很簡單,有點好吃的東西,就點酒,聽場戲。
雙目失明的老人愛唱歌
敬老院的院子很大,種著樹,有著各種鍛煉器械,時不時有老人過來活動活動。樹下常站著一個戴著墨鏡雙目失明的老人,他拿著一個小收音機認真地聽著,偶爾自言自語,還會唱幾首歌,《社會主義好》或者《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
范仁福老人一直是孤身一人。他的老家也在開發(fā)區(qū)農(nóng)村,父母都在困難時期死去,他在高小畢業(yè)后回家務農(nóng),因為有些文化,在生產(chǎn)隊里干了很多年的會計。后來,他在合肥工作的一個親戚給他找了一份臨時工,在市人防辦公室值班,這一干又是20多年。家庭方面,以前在農(nóng)村的時候,因為太窮,家里什么都沒有,也沒有成家,后來一直拖了下來,孤單了一輩子。2002年一天,他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睛竟然看不見了,到醫(yī)院檢查,也沒查出原因。突然的雙目失明讓范仁福無法再干值班的工作,只好回到了老家。老家已經(jīng)沒有親人,也沒有房子,在他最無助的時候,敬老院收留了他,一直住到現(xiàn)在。
雖然雙目失明,他仍然有自己的愛好,愛唱歌,愛聽戲,愛熱鬧。敬老院里常有附近的大學生們過來義務勞動,他最喜歡和大學生們一起說話,有的老人愛清凈,說他有些瘋,他也不以為意,孤單了一輩子的人,希望在情感上有些寄托,哪怕是不熟悉的人,只要能過來看看他,陪他說說話,他都會很開心。中秋節(jié)了,他就盼著有年輕人到敬老院來,唱唱歌,說說話,大家一起熱鬧熱鬧。
希望豐富文化休閑生活
敬老院的老人們大多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得很平凡,但一輩子的波波折折,也是說不完的話題。 90歲的唐仁鳳老人是這里年齡最大的老人,她滿頭銀發(fā),耳不聾,眼不花,說起話來思維清晰,逗人發(fā)笑。這樣一位老人,她的經(jīng)歷也是令人動容的。老人的家原在長豐,結發(fā)的老伴已經(jīng)去世了,她和兒孫有了矛盾,在75歲那年離家出走,準備到蕪湖去找一個親戚。以如此高齡離家出走,在別人想來是一件傷心而又不可思議的事,而老奶奶說起來時笑嘻嘻的,仿佛時過境遷,傷痛已經(jīng)淡去,倒是證明了自己的過人勇氣。事實也確實如此。她在火車站等車時,遇到一位家住肥西的老人,兩人聊得很投機,而那位老人也是孤身一人,于是兩位萍水相逢的老人便走到了一起,來到肥西農(nóng)村生活。唐仁鳳的孩子后來找了來,她表示不愿意回去,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她受教育不多,也沒有太多老思想的束縛,只想過一種自在的健康的生活,于是在如此高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說出來令人佩服。
老兩口種了多年的地,自己養(yǎng)活自己,80多歲后干不了活了,就一起住進了敬老院,兩年前,老伴也離去了。唐仁鳳雖有些難過,仍保持著健康的樂天的性格,說自己現(xiàn)在生活很好,沒什么負擔,也沒有顧慮。
敬老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們的生活都是有保障的,包括生病治療的費用,都由政府承擔,很多老人沒有后顧之憂,很能想得開。只是老人們的文化休閑生活還有些欠缺,在院里只能打打牌玩玩麻將,本來活動室里還有一個給老人們放戲曲碟片的VCD機,后來機子壞了,沒法看戲了。這一段時間開發(fā)區(qū)正在辦社區(qū)文化節(jié),晚上有演出的時候,廣場上熱鬧得很,可惜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無法出去。這些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對于生活沒有太多的要求,也沒有太多的牽掛,就希望生活能再豐富一些,快樂一些。快到中秋節(jié)了,老人們希望能吃到月餅,能有一些文化娛樂活動,能有一些年輕人來看看他們。
一群樂天知命的老人
和近年來通過社會力量興辦的養(yǎng)老院不同,敬老院仍然是一個由政府撥款的福利機構,帶著一些過去年代的質樸、奉獻、平和的氣質。合肥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敬老院建于2002年,是民政部門實施的惠及老年人的“星光計劃”項目之一,目前住著19位孤寡老人,最大的有90歲。他們大多失去勞動能力,也沒有直系親屬贍養(yǎng),用他們的話說,“全靠國家養(yǎng)著”。
開發(fā)區(qū)敬老院位于熱鬧的蓮花新村,兩層樓、一個大院子,和周圍的居住環(huán)境完全融合在一起,行動方便的老人可以自己出門逛逛,吃飯的時候再“回家”,因此并沒有和社會大家庭疏離的感覺。他們和周圍的人在生活上是融為一體的,但是在心態(tài)上,敬老院的這些老人們又有著一點點超脫——沒有家庭、子女乃至物質生活的煩惱,他們的生活平靜而簡單,老人們有著樂天知命的心態(tài),像回到了生命的最初,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壓力,得以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去尋找和體會最單純的快樂。這種微妙的感覺是外人難以體會的,但是走入這個群體之中,卻能從他們的一句話、一個笑臉中捕捉到那種無所求的平靜的快樂。
老戰(zhàn)士的愛國情懷
今年72歲的束士朝身體健朗,愛說愛笑,是敬老院里的活躍人物。說起來,他在老人們中也是經(jīng)過風雨見過世面的。他的老家在開發(fā)區(qū)農(nóng)村,小時候那里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4歲時,父親死了,小小的他便幫人放牛為生,17歲時到部隊當兵,一當便是五年,那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記憶。1957年對臺關系比較緊張的時候,他和戰(zhàn)友們一起到福建前線,應對著隨時可能發(fā)生的戰(zhàn)爭。正值國家經(jīng)濟困難時期,部隊里的條件也異常艱苦,將近三年的時間,他和戰(zhàn)友們只能住在帳蓬里,南方多雨,身上一天到晚都是潮乎乎的,束士朝也因此落下了一些病痛,身體一直不太好。當記者問他怎么看待年輕時的當兵歲月,付出了那么多,后不后悔時,他搖著頭,爽朗地笑著說,“又不是我一個人吃苦,那時是為國為民嘛,怎么都是一樣的! ”
退伍回來后,束士朝先是在村里當民兵營長,后來又當了多年的生產(chǎn)隊長,或許是見了些世面的緣故,他凡事很能看得開。第一個愛人很早就去世了,他的大哥也去世得早,他就和嫂子共同生活在一起,領養(yǎng)了一個女兒。日子過得很平凡,也很艱苦,女兒長大后嫁人了,而這時,老兩口住的房子搖搖欲墜,眼看就要撐不住了。那還是1993年,這片土地依然貧瘠,老了以后所面臨的生活困境難以想象。村里商量了一下,將老兩口送進了敬老院,那時敬老院還屬于肥西,條件很差,2002年建成這個新的開發(fā)區(qū)敬老院后,他們又搬了過來。 4年前,老伴去世了,好在束士朝早已習慣了這種大家庭的生活,平時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也并不覺得孤單。
現(xiàn)在束士朝除了敬老院發(fā)給的每月50元零花錢,部隊里還給他100元的補貼。相比其他老人,他的情況還算好一些的。老人們對于自己的身體健康,并沒有特別的關注,他們更加在意的,是活著的每一天是否能得到一點點快樂——譬如喝兩口酒,抽支煙,聽聽戲,享受一些微小的,平靜的快樂。束士朝喝的是兩塊多錢一瓶的劣質酒,因為好點的酒是買不起的,快到中秋節(jié)了,他的想法很簡單,有點好吃的東西,就點酒,聽場戲。
雙目失明的老人愛唱歌
敬老院的院子很大,種著樹,有著各種鍛煉器械,時不時有老人過來活動活動。樹下常站著一個戴著墨鏡雙目失明的老人,他拿著一個小收音機認真地聽著,偶爾自言自語,還會唱幾首歌,《社會主義好》或者《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
范仁福老人一直是孤身一人。他的老家也在開發(fā)區(qū)農(nóng)村,父母都在困難時期死去,他在高小畢業(yè)后回家務農(nóng),因為有些文化,在生產(chǎn)隊里干了很多年的會計。后來,他在合肥工作的一個親戚給他找了一份臨時工,在市人防辦公室值班,這一干又是20多年。家庭方面,以前在農(nóng)村的時候,因為太窮,家里什么都沒有,也沒有成家,后來一直拖了下來,孤單了一輩子。2002年一天,他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睛竟然看不見了,到醫(yī)院檢查,也沒查出原因。突然的雙目失明讓范仁福無法再干值班的工作,只好回到了老家。老家已經(jīng)沒有親人,也沒有房子,在他最無助的時候,敬老院收留了他,一直住到現(xiàn)在。
雖然雙目失明,他仍然有自己的愛好,愛唱歌,愛聽戲,愛熱鬧。敬老院里常有附近的大學生們過來義務勞動,他最喜歡和大學生們一起說話,有的老人愛清凈,說他有些瘋,他也不以為意,孤單了一輩子的人,希望在情感上有些寄托,哪怕是不熟悉的人,只要能過來看看他,陪他說說話,他都會很開心。中秋節(jié)了,他就盼著有年輕人到敬老院來,唱唱歌,說說話,大家一起熱鬧熱鬧。
希望豐富文化休閑生活
敬老院的老人們大多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生活得很平凡,但一輩子的波波折折,也是說不完的話題。 90歲的唐仁鳳老人是這里年齡最大的老人,她滿頭銀發(fā),耳不聾,眼不花,說起話來思維清晰,逗人發(fā)笑。這樣一位老人,她的經(jīng)歷也是令人動容的。老人的家原在長豐,結發(fā)的老伴已經(jīng)去世了,她和兒孫有了矛盾,在75歲那年離家出走,準備到蕪湖去找一個親戚。以如此高齡離家出走,在別人想來是一件傷心而又不可思議的事,而老奶奶說起來時笑嘻嘻的,仿佛時過境遷,傷痛已經(jīng)淡去,倒是證明了自己的過人勇氣。事實也確實如此。她在火車站等車時,遇到一位家住肥西的老人,兩人聊得很投機,而那位老人也是孤身一人,于是兩位萍水相逢的老人便走到了一起,來到肥西農(nóng)村生活。唐仁鳳的孩子后來找了來,她表示不愿意回去,要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她受教育不多,也沒有太多老思想的束縛,只想過一種自在的健康的生活,于是在如此高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說出來令人佩服。
老兩口種了多年的地,自己養(yǎng)活自己,80多歲后干不了活了,就一起住進了敬老院,兩年前,老伴也離去了。唐仁鳳雖有些難過,仍保持著健康的樂天的性格,說自己現(xiàn)在生活很好,沒什么負擔,也沒有顧慮。
敬老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們的生活都是有保障的,包括生病治療的費用,都由政府承擔,很多老人沒有后顧之憂,很能想得開。只是老人們的文化休閑生活還有些欠缺,在院里只能打打牌玩玩麻將,本來活動室里還有一個給老人們放戲曲碟片的VCD機,后來機子壞了,沒法看戲了。這一段時間開發(fā)區(qū)正在辦社區(qū)文化節(jié),晚上有演出的時候,廣場上熱鬧得很,可惜有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無法出去。這些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對于生活沒有太多的要求,也沒有太多的牽掛,就希望生活能再豐富一些,快樂一些。快到中秋節(jié)了,老人們希望能吃到月餅,能有一些文化娛樂活動,能有一些年輕人來看看他們。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xiàn)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xiàn)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xiàn)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shù)恼f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