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65歲老人2年鑿出1公里山路
在海拔800米高的新密鳳凰山上,65歲老人李廣一家獨居山頂。為了生存,李廣拖著病腿,歷時2年鋪出一條將山頂與景區相連的1公里長的“生路”。
得知此事的驢友被老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他們通過網絡相約,昨日一起登上鳳凰山頂,將油、米送給老人一家。
發帖
65歲老人鑿出一條“生路”
近日,網上出現一個帖子《發現獨居高山的孤寡老人!希望愛心捐贈!救助!!》,號召鄭州驢友獻愛心。發帖人是鄭州市民張金陽。
張金陽是個驢友,到新密鳳凰山游玩時,發現一位賣水和特產的老人。老人叫李廣,65歲,住在鳳凰山頂。女兒已嫁人,兒子李海勤因身體的殘疾和智力問題,一直和老夫妻一起生活,現在一家三口相依為命。
老人有關節炎,但一家的重擔都壓在他肩上。李廣的老伴去年冬天下山采購年貨時摔倒了,摔傷了頭和胳膊,除了基本的自理外,已經不能做重活了。因家庭貧困,沒錢買更好的藥,現在老伴主要靠吃一些止痛藥來遏止病痛。殘疾智障的兒子更需治療。他們在山頂辟出的三兩畝地,已無法養活這個家。
為了生計,李廣耗費兩年時間,用橛子和鐵锨鑿出一條1公里長、50厘米寬的山路。
響應
驢友結伴為老“愚公”獻愛心
這條“生路”鋪好后,李廣將院子里結的李子、核桃送到景區賣。李子和核桃是他種的,而礦泉水則是由智障兒子從山下5公里的停車場一階一階地背到景區的。
張金陽被老人打動了,通過網絡召集了4個驢友一起探望老人。
昨日上午,5位驢友帶上大米和油,踏上了老人修的小路。有經驗的驢友說,山路需要先踩出來痕跡,一遍一遍尋找最合適的坡度和繞行路徑,才能筑修。
上午12時許,張金陽等人到達山頂,將食用油和大米交給了李廣。李廣說,山頂是他的家,一家人搬到山下更無法生存,因為山下沒有他們的土地。
得知此事的驢友被老人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他們通過網絡相約,昨日一起登上鳳凰山頂,將油、米送給老人一家。
發帖
65歲老人鑿出一條“生路”
近日,網上出現一個帖子《發現獨居高山的孤寡老人!希望愛心捐贈!救助!!》,號召鄭州驢友獻愛心。發帖人是鄭州市民張金陽。
張金陽是個驢友,到新密鳳凰山游玩時,發現一位賣水和特產的老人。老人叫李廣,65歲,住在鳳凰山頂。女兒已嫁人,兒子李海勤因身體的殘疾和智力問題,一直和老夫妻一起生活,現在一家三口相依為命。
老人有關節炎,但一家的重擔都壓在他肩上。李廣的老伴去年冬天下山采購年貨時摔倒了,摔傷了頭和胳膊,除了基本的自理外,已經不能做重活了。因家庭貧困,沒錢買更好的藥,現在老伴主要靠吃一些止痛藥來遏止病痛。殘疾智障的兒子更需治療。他們在山頂辟出的三兩畝地,已無法養活這個家。
為了生計,李廣耗費兩年時間,用橛子和鐵锨鑿出一條1公里長、50厘米寬的山路。
響應
驢友結伴為老“愚公”獻愛心
這條“生路”鋪好后,李廣將院子里結的李子、核桃送到景區賣。李子和核桃是他種的,而礦泉水則是由智障兒子從山下5公里的停車場一階一階地背到景區的。
張金陽被老人打動了,通過網絡召集了4個驢友一起探望老人。
昨日上午,5位驢友帶上大米和油,踏上了老人修的小路。有經驗的驢友說,山路需要先踩出來痕跡,一遍一遍尋找最合適的坡度和繞行路徑,才能筑修。
上午12時許,張金陽等人到達山頂,將食用油和大米交給了李廣。李廣說,山頂是他的家,一家人搬到山下更無法生存,因為山下沒有他們的土地。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