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養(yǎng)老仍是主流
9月1日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出,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下稱“新農保”)試點工作。
建立新農保制度是逐步縮小城鄉(xiāng)差距、改變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基礎性工程,是實現廣大農村居民老有所養(yǎng)、促進家庭和諧、增加農民收入的重大惠民政策。
因此,《指導意見》一出臺,受到廣泛贊譽。然而,贊譽聲中我們注意到,有些專家學者由此認為,自此我們便要告別家庭養(yǎng)老的時代,邁進社會養(yǎng)老的時代了。我們認為這種觀點既不符合《指導意見》的基本思想,也不符合當下的農村實際情況。理由如下:其一,不符合《指導意見》的基本原則。《指導意見》關于基本原則的第二條指出“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個人(家庭)、集體與政府分擔責任的原則表明,新農保本質上不完全是社會養(yǎng)老保險,而是家庭養(yǎng)老保險與社會養(yǎng)老保險互相結合的產物。特別要指出的是,《指導意見》中在“個人”的后面用括號加進了“家庭”,這清楚肯定了家庭在養(yǎng)老中的作用。其二,不符合當下農村養(yǎng)老的實際。養(yǎng)兒(女)防老仍然是當下農村養(yǎng)老中應毫不動搖堅持的方面。家庭養(yǎng)老不僅僅解決老年人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還有老年人精神上的需求問題,家庭是老年人解除老年寂寞的有效港灣。因而,即使家庭養(yǎng)老徹底向社會養(yǎng)老轉變,也僅僅是解決“能養(yǎng)”,老年人更高層次的“弗辱”與“尊親”需求仍然不會得到滿足。
基于此,我們認為,說新農保標志著家庭養(yǎng)老到社會養(yǎng)老的轉變,既不體現意見精神,也脫離了現實情況。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