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他你才能網上沖浪
高錕到底有多牛?
在互聯網中暢游、欣賞高清晰電視轉播節目、與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話,又或者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鏡檢查……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華裔科學家高錕發明的“光導纖維”,即“光纖”。被譽為“光纖之父”的高錕,用他的發明為人類連通了信息時代。
光纖通訊系統
連通“地球村”
本報綜合報道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
隨后,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用一根光纖電纜形象地解釋了高錕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錕就取得了光纖物理學上的突破性成果,他發表了“光通訊”基礎理論,提出以一條比頭發絲還要細的光纖代替體積龐大的千百萬條銅線,用以傳送容量幾近無限的信息,他計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導纖維中進行遠距離傳輸,當時被人笑稱為“癡人說夢”。而這項成果最終促使光纖通訊系統問世,正是光纖通訊為當今互聯網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光纖·信息時代的神經]
光導纖維的基本原料是廉價的石英玻璃,科學家將它們拉成直徑只有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的絲,然后再包上一層折射率比它小的材料。只要入射角滿足一定條件,光束就可以在光導纖維中彎彎曲曲地從一端傳到另一端,而不會中途漏射。
利用光反射 廉價傳信息
對光纖的研究是高錕一生最大的成就,他曾經講過,光纖通訊一千年也不會被其他工具取代。
本報綜合報道 人們很早就知道,光能夠沿著容器中放出的曲線水流傳輸,也能夠在彎曲的玻璃棒中前進。這并非是光直線傳輸的特性發生了改變,而是因為光的全反射作用,即在特定條件下,光在彎曲的水流或者玻璃棒的內表面中發生了多次全反射,看起來好像光在彎曲前進。
進入19世紀以來,人類陸續發明了電報、電話等,長距離的信息交換成為可能。人類迫切需要找到一種高速、便捷、成本低廉、信號損失很小的長距離信息傳遞介質。
制造出第一根光導纖維
據港媒報道,1966年,高錕提出了用玻璃代替銅線的大膽設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質,使用光來傳送信號。對這個設想,許多人都認為匪夷所思,甚至認為高錕是瘋子。但高錕成功論證了光導纖維的可行性。
為尋找“沒有雜質的玻璃”,他也費盡周折,去了許多玻璃工廠,到過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及日本、德國,跟人們討論玻璃的制法。那段時間,他遭受到許多人的嘲笑,說世界上并不存在沒有雜質的玻璃。但高錕的信心沒有絲毫動搖。他說:所有的科學家都應該固執,都要覺得自己是對的,否則不會成功。
再后來,他發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導纖維,將內里會損耗激光質量的雜質抽除,從此光可傳送萬里,使科學界大為震驚。
低成本高效能傳輸信息
如今,利用多股光纖制作而成的光纜已經鋪遍全球,成為互聯網、全球通信網絡等的基石;光纖在醫學上也獲得了廣泛應用,諸如胃鏡等內窺鏡可以讓醫生看見患者體內的情況;光纖系統還在工業上獲得大量應用,在各類生產制造和機械加工等方面大顯身手。
高錕的發明不僅有效解決了信息長距離傳輸的問題,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例如,同樣一對線路,光纖的信息傳輸容量是金屬線路的成千上萬倍;制作光纖的原料是沙石中含有的石英,而金屬線路則需要貴重得多的銅等金屬。此外,光纖還具有重量輕、損耗低、保真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工作性能可靠等諸多優點。
今天,光纖構成了支撐我們信息社會的環路系統。諾貝爾獎評委會這樣描述說:“光流動在細小如線的玻璃絲中,它攜帶著各種信息數據傳遞向每一個方向,文本、音樂、圖片和視頻因此能在瞬間傳遍全球。”
“光纖之父”無專利權
發明光導纖維后,高錕幾乎每年都獲得國際性大獎,但由于專利權是屬于雇用他的英國公司的,他并沒有從中得到很多財富。高錕以一種近乎老莊哲學的態度說:“我的發明確有成就,是我的運氣,我應該心滿意足了。 ”
高錕是光纖之父,卻不曾取得光纖技術的專利權。他曾表示:“我沒有后悔,也沒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錢為重,我告訴你,今天一定不會有光纖技術成果。”又說:“我還有什么夢想?有啊!現在光纖成本越來越低,我最希望未來的網絡用戶能夠免費上網。 ”
高錕改變人類生活
本報綜合報道 據香港媒體報道,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獎獲獎者楊振寧教授近日接受訪問時說,對高錕的獲獎感到很高興,高錕在光纖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在通訊科技和醫學領域上都有極大的貢獻。
楊教授表示,光纖傳送取得突破后,通訊科技出現飛躍性的進展,直到今天,全球電話、電腦網絡都靠海底光纖電纜輸送。他還笑說,十幾二十年前在美國和中國香港通電話,每講一句話就會有一句回音,那是因為聲波要靠空氣來傳送,而有了光纖之后,長途電話變得十分清晰,回音都沒有了。
楊教授還談到,近年諾貝爾物理獎的評審傾向于應用,如前年兩位德國物理學家即因發現新的光碟數據儲藏技術而獲獎。
他期望12月頒獎典禮舉行時,高錕可以健康地親自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出席領獎及發表演講。
小行星以他命名
患輕度老年癡呆
據香港媒體報道,高錕自1996年從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一職退下來后,同年亦有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以表彰他的成就。他退休后一直在香港居住,過著平靜的生活;近期有接觸過他的人透露,雖然高錕患上輕微老人失智,但相信無礙他出席諾貝爾獎頒獎禮。
據悉,高錕早前被診斷患有老人失智癥,專家指香港有6%至7%人口有此病,聰明人一般較難發現患上此病,因為即使他們的腦袋退化了一點,仍較一般人聰明。(綜合)
釋疑
諾獎為何總頒老者
許多人對諾貝爾獎的印象是,它經常頒發給老者,而不是正值創造力巔峰的中青年科學家和學者。比如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仍然是老者。華裔科學家高錕生于1933年,美國人史密斯生于1930年,博伊爾則生于1924年。
其實諾貝爾獎的頒獎原則就是要保證獲獎成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基礎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廣泛認可,往往有一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的檢驗。此外,將獎項頒給取得了讓人們心服口服的成就的人,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科研獲獎心態。
比如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并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這一成果打破了當時的許多醫學教條,但也經過了20多年,人們才漸漸發現這一成果的巨大價值。
還有某類成果依靠一個人在某一時間的發明是無法實現的,必須前赴后繼才能最終出成果。比如早在1970年,法國化學家伊夫·肖萬就已經詳細地從理論上解釋了烯烴復分解反應是如何進行的,并且列舉了促進這種反應的催化劑的物質成分。直到1990年,肖萬的理論才第一次被美國化學家理查德·施羅克應用在實踐中并制造出效果優良的催化劑。兩年后,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格拉布又發展了施羅克的成果,制造出在空氣中更穩定的催化劑。他們三人因此獲得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伊夫·肖萬獲獎時已74歲,而施羅克和格拉布也已經60多歲。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07年經濟學獎得主萊昂尼德·赫維奇。獲獎時,他已是90歲高齡。他最早提出了“機制設計理論”,并因此與另外兩位經濟學家分享了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而這一理論的提出也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了。
諾貝爾獎也并非總是“姍姍來遲”,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從發表論文到195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有一年時間,這被稱為奇跡。但他們的成果屬于可以馬上驗證的開創性成果。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在互聯網中暢游、欣賞高清晰電視轉播節目、與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話,又或者躺在病床上接受胃鏡檢查……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華裔科學家高錕發明的“光導纖維”,即“光纖”。被譽為“光纖之父”的高錕,用他的發明為人類連通了信息時代。
光纖通訊系統
連通“地球村”
本報綜合報道 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華裔科學家高錕以及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
隨后,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用一根光纖電纜形象地解釋了高錕的重要成就:早在1966年,高錕就取得了光纖物理學上的突破性成果,他發表了“光通訊”基礎理論,提出以一條比頭發絲還要細的光纖代替體積龐大的千百萬條銅線,用以傳送容量幾近無限的信息,他計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導纖維中進行遠距離傳輸,當時被人笑稱為“癡人說夢”。而這項成果最終促使光纖通訊系統問世,正是光纖通訊為當今互聯網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光纖·信息時代的神經]
光導纖維的基本原料是廉價的石英玻璃,科學家將它們拉成直徑只有幾微米到幾十微米的絲,然后再包上一層折射率比它小的材料。只要入射角滿足一定條件,光束就可以在光導纖維中彎彎曲曲地從一端傳到另一端,而不會中途漏射。
利用光反射 廉價傳信息
對光纖的研究是高錕一生最大的成就,他曾經講過,光纖通訊一千年也不會被其他工具取代。
本報綜合報道 人們很早就知道,光能夠沿著容器中放出的曲線水流傳輸,也能夠在彎曲的玻璃棒中前進。這并非是光直線傳輸的特性發生了改變,而是因為光的全反射作用,即在特定條件下,光在彎曲的水流或者玻璃棒的內表面中發生了多次全反射,看起來好像光在彎曲前進。
進入19世紀以來,人類陸續發明了電報、電話等,長距離的信息交換成為可能。人類迫切需要找到一種高速、便捷、成本低廉、信號損失很小的長距離信息傳遞介質。
制造出第一根光導纖維
據港媒報道,1966年,高錕提出了用玻璃代替銅線的大膽設想: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質,使用光來傳送信號。對這個設想,許多人都認為匪夷所思,甚至認為高錕是瘋子。但高錕成功論證了光導纖維的可行性。
為尋找“沒有雜質的玻璃”,他也費盡周折,去了許多玻璃工廠,到過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及日本、德國,跟人們討論玻璃的制法。那段時間,他遭受到許多人的嘲笑,說世界上并不存在沒有雜質的玻璃。但高錕的信心沒有絲毫動搖。他說:所有的科學家都應該固執,都要覺得自己是對的,否則不會成功。
再后來,他發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導纖維,將內里會損耗激光質量的雜質抽除,從此光可傳送萬里,使科學界大為震驚。
低成本高效能傳輸信息
如今,利用多股光纖制作而成的光纜已經鋪遍全球,成為互聯網、全球通信網絡等的基石;光纖在醫學上也獲得了廣泛應用,諸如胃鏡等內窺鏡可以讓醫生看見患者體內的情況;光纖系統還在工業上獲得大量應用,在各類生產制造和機械加工等方面大顯身手。
高錕的發明不僅有效解決了信息長距離傳輸的問題,而且還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例如,同樣一對線路,光纖的信息傳輸容量是金屬線路的成千上萬倍;制作光纖的原料是沙石中含有的石英,而金屬線路則需要貴重得多的銅等金屬。此外,光纖還具有重量輕、損耗低、保真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工作性能可靠等諸多優點。
今天,光纖構成了支撐我們信息社會的環路系統。諾貝爾獎評委會這樣描述說:“光流動在細小如線的玻璃絲中,它攜帶著各種信息數據傳遞向每一個方向,文本、音樂、圖片和視頻因此能在瞬間傳遍全球。”
“光纖之父”無專利權
發明光導纖維后,高錕幾乎每年都獲得國際性大獎,但由于專利權是屬于雇用他的英國公司的,他并沒有從中得到很多財富。高錕以一種近乎老莊哲學的態度說:“我的發明確有成就,是我的運氣,我應該心滿意足了。 ”
高錕是光纖之父,卻不曾取得光纖技術的專利權。他曾表示:“我沒有后悔,也沒有怨言,如果事事以金錢為重,我告訴你,今天一定不會有光纖技術成果。”又說:“我還有什么夢想?有啊!現在光纖成本越來越低,我最希望未來的網絡用戶能夠免費上網。 ”
高錕改變人類生活
本報綜合報道 據香港媒體報道,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獎獲獎者楊振寧教授近日接受訪問時說,對高錕的獲獎感到很高興,高錕在光纖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在通訊科技和醫學領域上都有極大的貢獻。
楊教授表示,光纖傳送取得突破后,通訊科技出現飛躍性的進展,直到今天,全球電話、電腦網絡都靠海底光纖電纜輸送。他還笑說,十幾二十年前在美國和中國香港通電話,每講一句話就會有一句回音,那是因為聲波要靠空氣來傳送,而有了光纖之后,長途電話變得十分清晰,回音都沒有了。
楊教授還談到,近年諾貝爾物理獎的評審傾向于應用,如前年兩位德國物理學家即因發現新的光碟數據儲藏技術而獲獎。
他期望12月頒獎典禮舉行時,高錕可以健康地親自前往瑞典斯德哥爾摩出席領獎及發表演講。
小行星以他命名
患輕度老年癡呆
據香港媒體報道,高錕自1996年從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一職退下來后,同年亦有一顆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以表彰他的成就。他退休后一直在香港居住,過著平靜的生活;近期有接觸過他的人透露,雖然高錕患上輕微老人失智,但相信無礙他出席諾貝爾獎頒獎禮。
據悉,高錕早前被診斷患有老人失智癥,專家指香港有6%至7%人口有此病,聰明人一般較難發現患上此病,因為即使他們的腦袋退化了一點,仍較一般人聰明。(綜合)
釋疑
諾獎為何總頒老者
許多人對諾貝爾獎的印象是,它經常頒發給老者,而不是正值創造力巔峰的中青年科學家和學者。比如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仍然是老者。華裔科學家高錕生于1933年,美國人史密斯生于1930年,博伊爾則生于1924年。
其實諾貝爾獎的頒獎原則就是要保證獲獎成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基礎性研究成果由提出到被廣泛認可,往往有一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的檢驗。此外,將獎項頒給取得了讓人們心服口服的成就的人,可以避免急功近利、“立竿見影”的科研獲獎心態。
比如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發現了幽門螺桿菌,并證明該細菌感染胃部會導致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這一成果打破了當時的許多醫學教條,但也經過了20多年,人們才漸漸發現這一成果的巨大價值。
還有某類成果依靠一個人在某一時間的發明是無法實現的,必須前赴后繼才能最終出成果。比如早在1970年,法國化學家伊夫·肖萬就已經詳細地從理論上解釋了烯烴復分解反應是如何進行的,并且列舉了促進這種反應的催化劑的物質成分。直到1990年,肖萬的理論才第一次被美國化學家理查德·施羅克應用在實踐中并制造出效果優良的催化劑。兩年后,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格拉布又發展了施羅克的成果,制造出在空氣中更穩定的催化劑。他們三人因此獲得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伊夫·肖萬獲獎時已74歲,而施羅克和格拉布也已經60多歲。
諾貝爾獎歷史上最年長的獲獎者是2007年經濟學獎得主萊昂尼德·赫維奇。獲獎時,他已是90歲高齡。他最早提出了“機制設計理論”,并因此與另外兩位經濟學家分享了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而這一理論的提出也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了。
諾貝爾獎也并非總是“姍姍來遲”,華裔科學家楊振寧和李政道從發表論文到1957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只有一年時間,這被稱為奇跡。但他們的成果屬于可以馬上驗證的開創性成果。諾貝爾獎原則上不能授予已去世的人。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