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老太照顧無手無腿丈夫60年
25歲的時候,她的丈夫失去了雙腿和左臂,別人都勸她丟掉這個“包袱”,她從沒有理會。誰也沒有想到,她不離不棄,這一轉眼,竟然過去了60年。昨天,記者在鼓樓區挹江門街道妙峰庵社區見到了這位感天動地的好妻子——秦玉英。
結婚滿以為過上好日子
出生在舊社會的秦玉英自幼家庭經濟困難,父母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9歲時就把她送到常州一家紗廠做童工,賺來的錢不僅要貼補家用,還要支付兩個哥哥的學費。
1944年,一頂花轎,19歲的秦玉英踏進了22歲的龐炳銀的家門。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一個對自己呵護備至的丈夫,秦玉英滿心歡喜的以為,自己的苦日子終于熬到頭了。誰也沒有想到,一場意外,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
一場意外遭變故
龐炳銀當時在鐵路部門工作,是家中的“頂梁柱”。1949年,由于扳道工誤操作,火車撞向了正在檢測軌道的龐炳銀。送到醫院的時候,醫生甚至放棄了搶救,“當時軍代表發狠掏出了手槍,醫生這才搶救的。”龐炳銀的命總算撿了回來,但是永遠失去了雙腿和左臂。不僅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就連基本的生活自理也是不可能的了。“他父親當時就急火攻心,去世了。”面對這樣的局面,正懷有身孕的秦玉英默默地挑起了家中的擔子。
從沒想過離開這個家
龐炳銀的命雖然保住了,但看著自己殘缺不全的身體,看著風華正茂的妻子,他不愿自己成為妻子的累贅,多次勸秦玉英離開自己,另謀幸福,但都遭到了秦玉英的堅決反對。“當時村里的人也勸我不要跟他一起受苦,還有人幫我張羅介紹對象,但都被我回絕了。”秦玉英說,她從來沒有動搖過,更沒有想過要離開這個家。
這話說起來容易,但這幾十年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秦玉英一個人最清楚。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給龐炳銀洗臉、刮胡子,把他搞得清清爽爽。采訪中記者驚訝地發現,這些年來,秦玉英不論冬夏,每天都要給龐炳銀洗兩次澡,生怕自己照顧不周到,躺在床上的龐炳銀生褥瘡。
為丈夫放棄音樂愛好
由于工傷,1950年6月,龐炳銀的關系從常州轉到了鎮江鐵路工務段,1954年又轉入南京鐵路分局。剛開始,組織上照顧秦玉英,把她分配進了鐵路局的幼兒園,“帶孩子們唱歌、跳舞,還要學會彈手風琴、鋼琴。”雖然家庭的重擔已經壓得秦玉英喘不過氣來,但生性要強的她在工作上也從不服輸,不識譜,她就在琴鍵上標數字,幾次一練一首曲子就能彈出來。不過很快秦玉英發現,自己的開朗活潑吸引了一些異樣目光,“我是有家庭的人。”為了丈夫,秦玉英放棄了跳舞、彈琴的愛好,后來調入南京西站工作。
在南京西站,秦玉英干起了檢票員,但對于沒有上過學的她來說,票面的地名是第一道難關,“我就拿一些沒用的票回家,讓老龐教我,人家說我干不了這活,我非要干出個樣子給他們看看。”說到做到,工作期間,秦玉英年年拿先進,還獲得過“三八紅旗手”的榮譽。
天天鍛煉保持體力
照顧龐炳銀的生活起居不僅使秦玉英身心俱疲,而且還要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壓力。由于龐炳銀長期臥床,時間長了難免心煩意亂,常常不講道理無故發脾氣,這些,秦玉英總是默默忍受著。“我知道他心里苦。”秦玉英說,她知道丈夫不是在對她發脾氣,他是在氣自己、恨自己,如果我做妻子的再不理解他,他的心里會更苦。說到這,一直沒有說話的龐炳銀忍不住說,“幾十年啊,對一般人也許不算什么,可對秦玉英來說,那是太難了。一年四季,吃喝拉撒,全部是她一人在操持,還要幫我洗澡,抱著我去看病。所以,我覺得我龐炳銀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有我妻子的存在,我龐炳銀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這些年來,秦玉英最怕的就是龐炳銀生病了,一旦生病,上醫院看病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事情,一個人既沒有幫手,也沒多大力氣,“我有時沒有辦法,連背帶拖。”有時用殘疾人車,她只得把車子捆在自己身上,一層一層樓梯往下放,防止因力氣跟不上車子翻倒。這些年來,秦玉英每天都要鍛煉,“我不鍛煉,哪能弄得動他啊。”
社區幫扶松口氣
隨著兩位老人的年齡越來越大,秦玉英一個人照顧丈夫也越發感到吃力,社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從2004年開始,免費安排“居家養老服務網”的服務員上門為兩位老人服務,幫他們收拾房間,買菜做飯,不少居民也時常上門關照關照。采訪的時候,服務員上門來為老人做飯了。
秦玉英幾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的事跡,還感動著妙峰庵社區的居民,凡是有夫妻慪氣鬧到社區的,社區主任何勤總會把老人的故事講給他們聽,有時還讓慪氣的夫妻到老人家中看一看,看到兩位老人的相濡以沫,很多夫妻感動得當場互相道歉。
結婚滿以為過上好日子
出生在舊社會的秦玉英自幼家庭經濟困難,父母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9歲時就把她送到常州一家紗廠做童工,賺來的錢不僅要貼補家用,還要支付兩個哥哥的學費。
1944年,一頂花轎,19歲的秦玉英踏進了22歲的龐炳銀的家門。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一個對自己呵護備至的丈夫,秦玉英滿心歡喜的以為,自己的苦日子終于熬到頭了。誰也沒有想到,一場意外,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
一場意外遭變故
龐炳銀當時在鐵路部門工作,是家中的“頂梁柱”。1949年,由于扳道工誤操作,火車撞向了正在檢測軌道的龐炳銀。送到醫院的時候,醫生甚至放棄了搶救,“當時軍代表發狠掏出了手槍,醫生這才搶救的。”龐炳銀的命總算撿了回來,但是永遠失去了雙腿和左臂。不僅徹底喪失了勞動能力,就連基本的生活自理也是不可能的了。“他父親當時就急火攻心,去世了。”面對這樣的局面,正懷有身孕的秦玉英默默地挑起了家中的擔子。
從沒想過離開這個家
龐炳銀的命雖然保住了,但看著自己殘缺不全的身體,看著風華正茂的妻子,他不愿自己成為妻子的累贅,多次勸秦玉英離開自己,另謀幸福,但都遭到了秦玉英的堅決反對。“當時村里的人也勸我不要跟他一起受苦,還有人幫我張羅介紹對象,但都被我回絕了。”秦玉英說,她從來沒有動搖過,更沒有想過要離開這個家。
這話說起來容易,但這幾十年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只有秦玉英一個人最清楚。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給龐炳銀洗臉、刮胡子,把他搞得清清爽爽。采訪中記者驚訝地發現,這些年來,秦玉英不論冬夏,每天都要給龐炳銀洗兩次澡,生怕自己照顧不周到,躺在床上的龐炳銀生褥瘡。
為丈夫放棄音樂愛好
由于工傷,1950年6月,龐炳銀的關系從常州轉到了鎮江鐵路工務段,1954年又轉入南京鐵路分局。剛開始,組織上照顧秦玉英,把她分配進了鐵路局的幼兒園,“帶孩子們唱歌、跳舞,還要學會彈手風琴、鋼琴。”雖然家庭的重擔已經壓得秦玉英喘不過氣來,但生性要強的她在工作上也從不服輸,不識譜,她就在琴鍵上標數字,幾次一練一首曲子就能彈出來。不過很快秦玉英發現,自己的開朗活潑吸引了一些異樣目光,“我是有家庭的人。”為了丈夫,秦玉英放棄了跳舞、彈琴的愛好,后來調入南京西站工作。
在南京西站,秦玉英干起了檢票員,但對于沒有上過學的她來說,票面的地名是第一道難關,“我就拿一些沒用的票回家,讓老龐教我,人家說我干不了這活,我非要干出個樣子給他們看看。”說到做到,工作期間,秦玉英年年拿先進,還獲得過“三八紅旗手”的榮譽。
天天鍛煉保持體力
照顧龐炳銀的生活起居不僅使秦玉英身心俱疲,而且還要承受精神上的巨大壓力。由于龐炳銀長期臥床,時間長了難免心煩意亂,常常不講道理無故發脾氣,這些,秦玉英總是默默忍受著。“我知道他心里苦。”秦玉英說,她知道丈夫不是在對她發脾氣,他是在氣自己、恨自己,如果我做妻子的再不理解他,他的心里會更苦。說到這,一直沒有說話的龐炳銀忍不住說,“幾十年啊,對一般人也許不算什么,可對秦玉英來說,那是太難了。一年四季,吃喝拉撒,全部是她一人在操持,還要幫我洗澡,抱著我去看病。所以,我覺得我龐炳銀的妻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有我妻子的存在,我龐炳銀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這些年來,秦玉英最怕的就是龐炳銀生病了,一旦生病,上醫院看病是一個十分艱難的事情,一個人既沒有幫手,也沒多大力氣,“我有時沒有辦法,連背帶拖。”有時用殘疾人車,她只得把車子捆在自己身上,一層一層樓梯往下放,防止因力氣跟不上車子翻倒。這些年來,秦玉英每天都要鍛煉,“我不鍛煉,哪能弄得動他啊。”
社區幫扶松口氣
隨著兩位老人的年齡越來越大,秦玉英一個人照顧丈夫也越發感到吃力,社區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從2004年開始,免費安排“居家養老服務網”的服務員上門為兩位老人服務,幫他們收拾房間,買菜做飯,不少居民也時常上門關照關照。采訪的時候,服務員上門來為老人做飯了。
秦玉英幾十年如一日照顧癱瘓丈夫的事跡,還感動著妙峰庵社區的居民,凡是有夫妻慪氣鬧到社區的,社區主任何勤總會把老人的故事講給他們聽,有時還讓慪氣的夫妻到老人家中看一看,看到兩位老人的相濡以沫,很多夫妻感動得當場互相道歉。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