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政府有責子女也要有心
隨著社會的深刻變動以及老齡化時代的到來,“空巢老人”已經由一個個的“個案”發展為一個全社會必須面對的社會問題。對此,政府應該有所作為,日益高漲的健全社會養老機制的呼聲也說明了這一點。不過,從另一方面看,子女應該且能夠為此做點什么呢?
記得《論語》里有一段“子游問孝”的故事。孔子回答子游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翻譯成現代文就是,現在的人以為孝順就是能奉養父母。但這是很不夠的,因為對狗對馬,人也能飼養它。如果對父母只有“奉養”而沒有“敬”的話,那和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
在這里,一個“敬”字把孝的精髓點出來了。那么,什么是“敬”呢?單從“犬馬”來看,“敬”的一種重要含義就是人情了吧!從這個意義上說,孝敬父母其實是一種感情的回饋,孝敬父母還需要子女有心。如此看來,僅僅有政府來“健全社會養老機制”顯然是不夠的,子女同樣要有所作為。
實際上,關愛空巢老人絕不像一些人所說的“健全社會養老機制”那么簡單,同樣要做到以人為本。“健全社會養老機制”固然可以“保證”空巢老人有飯吃、有衣穿、有地方兒住,甚至有人陪聊陪玩、有活干、有事做,但卻不能替代老人對親情的呼喚和渴望。面對“不得不”離開父母的境況,古人有“游必有方”的智慧。今日遠在異鄉的游子,同樣需要“游必有方”,把父母放在心上,也把自己放在父母心上。記得一個同事曾經說過,“回家就是為了讓父母看看我”。是啊,我們這些在外而備受父母牽掛的游子可曾真正理解過父母?
在這個高度分工合作的現代社會,老人作為社會分工的一部分自然應該受到社會的“安排”。同時不可忽視的是,關愛老人也是下一代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就具體情況而言,每家子女有每家子女的情況,對老人盡孝的方式也不盡一致。但就“孝”本身而言,每個子女的“孝”心卻應該是一樣的。當所有子女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時候,也就是“空巢老人不是問題”的時候。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