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昱航:誰讓94歲老人跋涉寒冬?
12月的長沙,已是寒風刺骨。一位94歲的老婦人,卻因為在寒風中步行太久,致體力不支,回不了家,不得不向警察求救。如此年高的老人,在這樣的寒冬,為什么非要做這一次艱辛的“跋涉”?答案讓人震驚,她只不過是要取90元勞保費。
勞保費在老人的原單位領取,從老人家到她原單位,要轉一趟公交車,還要走上10多公里路。上了年紀的人,記性不好,她每次去都得問路。所以上原單位一次,對老人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不必追問為什么老人非得拿到這區區90元,問題是,社會為什么會對這樣一位老人每月的艱難行進集體失明,視而不見?據新聞報道,事件被輿論關注后,老人所在的單位才如夢初醒,表示以后每月將按時把90元送到老人家里。
這樣的“遲鈍”和“粗心”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了——比如,有些地方領養老金必須老人親自到場而不能由人代辦,以證明本人還“活著”;有些鄉村交通不便,村民找政府部門辦事,非常費事,這時只要一名政府工作人員跑一趟,幾個村的事情都可解決,但是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就是不愿屈尊,非要大家都往政府部門跑,那些臥病在床的人,還只能讓人抬過去。
人情淡漠的,并不只有老人原單位。我們的保障制度,我們基層政府的職能,我們社會的救助機制,更應該受到拷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先賢們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理想到現實,有很長的路要走。善待自己的老人,對于很多家庭來說還不成問題,還有起碼的人倫和道德約束。但是“尊重老人”走出家庭,成為一種社會規范的時候,光靠道德和善心恐怕還不夠,推而廣之,不僅是老人,其他的弱勢人群在陷入困境時,如何得到必要的救助和社會的溫暖,就不是媒體的一次報道或人們的幾聲呼吁能夠做到的,這個時候,相關的制度安排就成為一種必須。長沙老人的遭遇,讓人們不免追問:這樣的老人,該不該受到相關機構的照顧?這種問題該由誰去發現,該由誰負責?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制度上的回應,就難免類似問題會重現。
關心他人,實際也在關心自己。每一個人都有步入老年的一天,每個人也都可能陷入不得不“求人”的境地,如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愛,如果人與人之間就像相互隔絕的孤島,長沙老人的今天,也許就是很多人的明天。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