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自治煩惱窠變成好家園
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在上海扎實推進。這一次,社區是“主戰場”。作為直接面對各種社會矛盾的基層組織,社區黨組織能不能針對當前上海的社會熱點問題創新思路、大膽實踐,探索出一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新路徑,是對學實活動成效最實在的檢驗。如何應對社會快速老齡化,正是上海社區當下最急需解答的命題之一。從今天起,本報將連續刊登三篇社區為老服務的調查報道,從中管窺老齡化給上海社區管理帶來的種種新問題,以及社區黨工委等基層黨組織為此所作的積極探索。
早上8點,老楊走進長壽街道安全里居委會老年活動中心,一看老兄弟幾個還沒到,便照例在閱覽室揀出一份當天的報紙。在坐下之前,他習慣性地抬了抬頭,然后走到墻邊,按下開關,關掉房間里的大部分日光燈,只留自己喜歡坐的那張椅子上方的燈繼續亮著,嘴里忍不住輕輕嘀咕:“自家的電,要省一點用啊。”
這個老年活動中心的?蛡儯蠖嘤兄屠蠗钜粯拥牧晳T:燈開多了,會主動關掉幾盞;燈泡壞了,會分頭到附近商店兜一圈,買回最便宜的;就連伸進院子里的樹椏被鋸短了,大家也要找管理人員問清原因。但在5年前,院子里就算停進一部汽車、還拉出皮管洗車,都不會有人多問一句。老楊告訴記者,自打老年活動中心成立了有老人代表參與的管委會,這里才真正成了老人們的好家園。
200萬建了個“煩惱窠”
安全里居委會“管”著的60歲以上老人有800多個。2003年底,街道出資200萬元,將一座幼兒園改建成獨院獨棟的老年活動中心。1200平方米的活動中心甫一落成,“挺括”的硬件讓老人們欣喜不已。但誰也沒有料到,短短幾個月之后,煩惱接踵而至。
首先碰到的問題是活動中心的日常運轉經費缺口很大:電費平均每月過千元,到了夏天超過2500元;3個管理人員的工資,每月要付2000多元;加上水費、訂報費、維修費,一個月的開銷少說也得五六千元。由于區財政對老年活動室的補貼不過每月500元,活動中心只好通過居委會向街道要錢。
更大的麻煩是管理人員與老人不時起糾紛。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周玉芳用“救火隊”和“醫療隊”來形容當時他們的工作,“有的管理員自恃是‘街道派來的’,不太肯聽老人的意見,有時還會拿出‘管老人’的態度;有的老人脾氣倔,一言不合要吵上幾句,居委會差不多每天都要派人去調解糾紛。”時日一長,本想來“尋開心”的老人們感覺越來越差,依然簇新的活動中心便失去了人氣,變成了街道和居委會的“煩惱窠”。
能不能就讓老人們“掌權”
投資200萬元的實事變成了煩事,這實在叫街道分管民政的副主任莊春松想不通。他帶著民政科的幾個干部“進駐”安全里居委會,“扎進”了老人堆。3個月蹲點調研,他聽明白了老人們的心聲:既然是老年活動中心,為啥不能根據老人的意見運轉?
“能不能就讓老人們‘掌權’?”莊春松不但把老人的意見帶到了街道黨工委,而且提出了更徹底的改革方案:成立老年活動中心管委會,邀請老人代表加入,“掌握”老年活動中心的決策權、管理權。
被選作管委會副主任的老唐告訴記者,在街道和居委會的支持下,由老人當家的管委會就像是活動中心的“董事會”,充分享有人權、財權和事權。令人驚訝的是,“收費”是管委會放的“第一把火”。老唐介紹,由居委會干部和老人代表共同組成的管委會經過反復討論后統一了思想:老年活動中心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機構,但公益不等于免費,對一些項目收取低廉的費用有利于活動中心的可持續運轉。
“政府辦的活動中心也要收費?”這主意要讓老人們接受并不容易。不過,管委會里有老人代表,老人代表都是老人們信得過的“自己人”,他們講的話容易被大家接受。“我們一批最早想通的人,常常會跟老兄弟們算賬,閱覽室里的報紙、雜志要更新嗎?乒乓球壞了要添新的嗎?大家聊聊天喝喝茶,茶葉要不要買?都要鈔票的。政府花200萬元幫我們造了老年活動室,而且交給我們自己管,我們應該也要出一點力。”
管委會制定的收費標準相當實惠,是老人們能夠接受收費的根本原因。據介紹,管委會一共列出了包括量血壓、閱覽室、歌詠、書法等在內的15個免費項目,以及茶室、學外語、戲曲、拉丁舞等13個收費項目;收費項目中,一杯茶2元、打臺球8元/小時,價格都很低廉。
老人自治更有利老人福祉
從管委會上任以來,安全里居委會老年活動中心的運轉慢慢順暢起來,人氣也越來越旺:5年來,活動中心不但能夠自負運營成本,而且積累下了7萬余元盈余資金。利用這筆錢,活動中心在節假日把快樂送到了一些不便出門的老人家中,把重要節日定為免費開放日,在每天早上6點半到8點半設立免費活動時間段,修修補補、添置東西也不用再打“伸手牌”要錢了。
管理員與老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重要變化:管委會成立后,活動室管理員不再由街道派遣,轉而由管委會與他們簽訂合同,聽取老人們的意見變成了管理員的工作責任。“現在,管理員對老人很尊重,工作也認真多了。”老唐告訴記者,管委會成立后不久,曾經“炒”掉過一個對老人態度很不好的管理員,“我們的章程里面,對不尊重老人、做出損害老年活動中心利益事情的管理員,采取‘一票否決’。對盡心盡力為老人服務的管理員,我們就給他們發獎金。”
根據老人意愿設置的項目、制定的章程,讓老人們在活動中心里有了“家”的感覺,“自己的家自己要管好”的想法漸漸成為共識和自覺行動:閱覽室里圖書雜志的標簽,老人們自己貼;院子里的健身器,老人們自己保潔……
從安全里居委會老年活動中心改革的經驗中,長壽街道黨工委得出一個結論:政府應當拿出一定資金為老人提供福利,但并不一定要包辦到底;政府搭臺、老人自治,更能滿足老人需求、讓老人滿意。在今年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長壽街道在總結“安全經驗”的基礎上出臺了《關于加強老年活動室管理的實施意見》,在全社區的老年活動室推廣管委會制度,要求在居委會黨總支(黨支部)領導下搭建由居委會主任、文教干部、民政干部以及居民代表共同組成的老年活動室管理委員會,成為“管理方”;街道除了監督活動室賬目外,還將為老年活動室設立發展基金、福利基金、獎勵基金、管理基金。莊春松表示,老年活動室辦得越好,街道就配越多的資金,“為老服務的資金是公共財政支出,我們要盡可能花出最大效用”。 本報記者 鈕懌
街道心得
長壽街道黨工委:依循傳統思維方式,老人們是弱勢群體,為老服務就是“讓老人坐在那里等服務”。這種思維方式一定要打破――現在的老人中,有相當一部分身體健康、閱歷豐富、思路活躍,他們會主動提出要求、意見和建議,也有能力參與管理。因此,要讓為老服務、尤其是為老人提供的文娛服務煥發生機,就要調動這批老人的積極性,在黨組織引領下、在政府支持下,鼓勵支持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行“老人自治”。
早上8點,老楊走進長壽街道安全里居委會老年活動中心,一看老兄弟幾個還沒到,便照例在閱覽室揀出一份當天的報紙。在坐下之前,他習慣性地抬了抬頭,然后走到墻邊,按下開關,關掉房間里的大部分日光燈,只留自己喜歡坐的那張椅子上方的燈繼續亮著,嘴里忍不住輕輕嘀咕:“自家的電,要省一點用啊。”
這個老年活動中心的?蛡儯蠖嘤兄屠蠗钜粯拥牧晳T:燈開多了,會主動關掉幾盞;燈泡壞了,會分頭到附近商店兜一圈,買回最便宜的;就連伸進院子里的樹椏被鋸短了,大家也要找管理人員問清原因。但在5年前,院子里就算停進一部汽車、還拉出皮管洗車,都不會有人多問一句。老楊告訴記者,自打老年活動中心成立了有老人代表參與的管委會,這里才真正成了老人們的好家園。
200萬建了個“煩惱窠”
安全里居委會“管”著的60歲以上老人有800多個。2003年底,街道出資200萬元,將一座幼兒園改建成獨院獨棟的老年活動中心。1200平方米的活動中心甫一落成,“挺括”的硬件讓老人們欣喜不已。但誰也沒有料到,短短幾個月之后,煩惱接踵而至。
首先碰到的問題是活動中心的日常運轉經費缺口很大:電費平均每月過千元,到了夏天超過2500元;3個管理人員的工資,每月要付2000多元;加上水費、訂報費、維修費,一個月的開銷少說也得五六千元。由于區財政對老年活動室的補貼不過每月500元,活動中心只好通過居委會向街道要錢。
更大的麻煩是管理人員與老人不時起糾紛。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周玉芳用“救火隊”和“醫療隊”來形容當時他們的工作,“有的管理員自恃是‘街道派來的’,不太肯聽老人的意見,有時還會拿出‘管老人’的態度;有的老人脾氣倔,一言不合要吵上幾句,居委會差不多每天都要派人去調解糾紛。”時日一長,本想來“尋開心”的老人們感覺越來越差,依然簇新的活動中心便失去了人氣,變成了街道和居委會的“煩惱窠”。
能不能就讓老人們“掌權”
投資200萬元的實事變成了煩事,這實在叫街道分管民政的副主任莊春松想不通。他帶著民政科的幾個干部“進駐”安全里居委會,“扎進”了老人堆。3個月蹲點調研,他聽明白了老人們的心聲:既然是老年活動中心,為啥不能根據老人的意見運轉?
“能不能就讓老人們‘掌權’?”莊春松不但把老人的意見帶到了街道黨工委,而且提出了更徹底的改革方案:成立老年活動中心管委會,邀請老人代表加入,“掌握”老年活動中心的決策權、管理權。
被選作管委會副主任的老唐告訴記者,在街道和居委會的支持下,由老人當家的管委會就像是活動中心的“董事會”,充分享有人權、財權和事權。令人驚訝的是,“收費”是管委會放的“第一把火”。老唐介紹,由居委會干部和老人代表共同組成的管委會經過反復討論后統一了思想:老年活動中心是政府投資的公益機構,但公益不等于免費,對一些項目收取低廉的費用有利于活動中心的可持續運轉。
“政府辦的活動中心也要收費?”這主意要讓老人們接受并不容易。不過,管委會里有老人代表,老人代表都是老人們信得過的“自己人”,他們講的話容易被大家接受。“我們一批最早想通的人,常常會跟老兄弟們算賬,閱覽室里的報紙、雜志要更新嗎?乒乓球壞了要添新的嗎?大家聊聊天喝喝茶,茶葉要不要買?都要鈔票的。政府花200萬元幫我們造了老年活動室,而且交給我們自己管,我們應該也要出一點力。”
管委會制定的收費標準相當實惠,是老人們能夠接受收費的根本原因。據介紹,管委會一共列出了包括量血壓、閱覽室、歌詠、書法等在內的15個免費項目,以及茶室、學外語、戲曲、拉丁舞等13個收費項目;收費項目中,一杯茶2元、打臺球8元/小時,價格都很低廉。
老人自治更有利老人福祉
從管委會上任以來,安全里居委會老年活動中心的運轉慢慢順暢起來,人氣也越來越旺:5年來,活動中心不但能夠自負運營成本,而且積累下了7萬余元盈余資金。利用這筆錢,活動中心在節假日把快樂送到了一些不便出門的老人家中,把重要節日定為免費開放日,在每天早上6點半到8點半設立免費活動時間段,修修補補、添置東西也不用再打“伸手牌”要錢了。
管理員與老人之間的關系發生了重要變化:管委會成立后,活動室管理員不再由街道派遣,轉而由管委會與他們簽訂合同,聽取老人們的意見變成了管理員的工作責任。“現在,管理員對老人很尊重,工作也認真多了。”老唐告訴記者,管委會成立后不久,曾經“炒”掉過一個對老人態度很不好的管理員,“我們的章程里面,對不尊重老人、做出損害老年活動中心利益事情的管理員,采取‘一票否決’。對盡心盡力為老人服務的管理員,我們就給他們發獎金。”
根據老人意愿設置的項目、制定的章程,讓老人們在活動中心里有了“家”的感覺,“自己的家自己要管好”的想法漸漸成為共識和自覺行動:閱覽室里圖書雜志的標簽,老人們自己貼;院子里的健身器,老人們自己保潔……
從安全里居委會老年活動中心改革的經驗中,長壽街道黨工委得出一個結論:政府應當拿出一定資金為老人提供福利,但并不一定要包辦到底;政府搭臺、老人自治,更能滿足老人需求、讓老人滿意。在今年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長壽街道在總結“安全經驗”的基礎上出臺了《關于加強老年活動室管理的實施意見》,在全社區的老年活動室推廣管委會制度,要求在居委會黨總支(黨支部)領導下搭建由居委會主任、文教干部、民政干部以及居民代表共同組成的老年活動室管理委員會,成為“管理方”;街道除了監督活動室賬目外,還將為老年活動室設立發展基金、福利基金、獎勵基金、管理基金。莊春松表示,老年活動室辦得越好,街道就配越多的資金,“為老服務的資金是公共財政支出,我們要盡可能花出最大效用”。 本報記者 鈕懌
街道心得
長壽街道黨工委:依循傳統思維方式,老人們是弱勢群體,為老服務就是“讓老人坐在那里等服務”。這種思維方式一定要打破――現在的老人中,有相當一部分身體健康、閱歷豐富、思路活躍,他們會主動提出要求、意見和建議,也有能力參與管理。因此,要讓為老服務、尤其是為老人提供的文娛服務煥發生機,就要調動這批老人的積極性,在黨組織引領下、在政府支持下,鼓勵支持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實行“老人自治”。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