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街頭暈厥 數十圍觀者無人施救
前天上午,家住杭州紫陽街道大獅子巷62歲的丁大伯,上街后再也沒能回到家里。中午12點左右,在靠近中山路的積善坊巷,患有冠心病的丁大伯突然一頭栽倒不省人事,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當時,不少路人目擊了丁大伯倒地,可是大家除了打120和110之外,不知也不懂該如何展開急救。
等110和120趕到將老人家送到醫院已經40分鐘過去了。參與搶救的省中醫院蘇醫生表示,這類突發的心血管方面的病癥,爭取搶救時間最為關鍵,病發后超過30分鐘沒采取急救措施,病人就會非常危險。
面對倒地的老人,沒人敢碰一下
事發當時,周先生正在旁邊公園里散步。
“中午12點左右,我看他走過來的,手里提著個袋子,嘴里還含著飲料吸管,走著走著就一頭栽倒了,頭撞擊地面的聲音很大,大家都聽到了。”
丁大伯的頭直接撞上了水泥地面,來不及伸手撐一下身體,頭上一下子流出了血。
公園里當時有五六個人。大家都圍了過去,看看怎么回事。人越聚越多。
“我記得有個人說老人摔倒了是不好隨便去碰去抬的,我們不是專業的,萬一碰到了哪里,加重傷情怎么辦?”周先生說。
圍觀的很多人也都這么覺得:不要貿然去動老人,說不定會越幫越麻煩。
不過,很快就有人去叫社區工作人員來現場處理。
第一個打120的就是附近東平巷社區的工作人員屠玉聰。
“有人跑到辦公室來告訴我有個大伯倒在路上了。”屠玉聰表示自己并不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的。“當時現場已經聚集了20人左右。”
另一位目擊者郭大伯說,丁大伯頭側偏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嘴里也沒有發出聲音。
醫生說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間
當天中午12點19分,接到報警電話的湖濱派出所喬警官放下飯碗和同事直奔現場。
積善坊巷是一條小巷,不住這里或是對杭州不太熟悉的人,要找到它不那么容易的。因為巡邏車經常經過這里,喬警官和同事倒很快到了現場。
怕120找不到地方耽誤時間,喬警官又給120打了電話,告訴他們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積善坊巷。120急救車趕到后,馬上把老人送進了省中醫院,在路上也展開了急救。
可還是太遲了。
老人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是中午12點40分左右了。送到時,丁大伯瞳孔已經變大,呼吸和心跳也已經停止了。在省中醫院參與搶救的蘇醫生說,老人患有冠心病,心血管也存在病癥,加之長期抽煙喝酒,導致病癥突發。“這樣的情況,如果在半個小時之內救治,或是采取了最快的急救措施,還有希望救命。”
“有這種病的老人,不該讓他落單啊,最好有人陪著。”蘇醫生很是惋惜。
在聯系丁大伯家人的時候,民警發現大伯居住的房子就他一個戶口。“他是一個人住的,子女都在外地,就他的弟弟在杭州。”
鄰居說,丁大伯喜歡去大華書場聽書,那個時候他可能正好聽完書從書場回來。
太理智還是太冷漠
鬧市街頭,老人倒地不省人事,幾十人圍成一圈,彎腰看著老人,除了打電話報110和120,人人束手無策。
民警覺得十分惋惜。“要是能多一點搶救時間就好了,可惜太遲了。”
如果這幾十人當中有一個人就地攔車把老人送到醫院,又或者能夠找找老人身上有沒有家人的留條或者急救藥,丁大伯也許還能去大華書場聽書。
采訪中,有目擊者說“年紀大的人摔倒在地,是不能隨意搬動的,尤其是在不了解老人倒地原因的情況下,否則會越幫越麻煩的”,所以他們用他們認為最正確最不會惹麻煩的辦法撥打了110。
也許我們不能說圍觀者冷漠,可是一念之間,丁大伯的命就這樣沒了,是事實。
醫生說,如果發現老人摔倒在地,應該看清楚他的狀況,可以從老人的衣袋里輕輕翻找一下,看有沒有家人留言,隨身帶的急救藥等等,或者查看有沒有家人電話,以進一步了解病情,以便施救。
如果老人沒有了呼吸,現場人員更應該立即對他進行心肺復蘇急救,比如口對口呼吸,擠壓胸部等等,這是常識。
倒是老人神志清醒有呼吸的前提下,可以不隨便去動他,撥打110、120,讓專業救護人員前來搶救比較科學。
采訪回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們到底怎么了,是太理智還是太冷漠了?生命在消逝,我們卻怕惹麻煩上身而不敢出手相救;有人撿到錢包物歸原主,因為錢包里的錢少了,非但沒聽到謝謝反而還招來失主懷疑的眼神……
醫生的這類提醒,我們已經刊登很多遍了,醫生說那些急救措施是常識,但愿下次面對街頭倒地的老人,會有更多人愿意上去“多管閑事”。
當時,不少路人目擊了丁大伯倒地,可是大家除了打120和110之外,不知也不懂該如何展開急救。
等110和120趕到將老人家送到醫院已經40分鐘過去了。參與搶救的省中醫院蘇醫生表示,這類突發的心血管方面的病癥,爭取搶救時間最為關鍵,病發后超過30分鐘沒采取急救措施,病人就會非常危險。
面對倒地的老人,沒人敢碰一下
事發當時,周先生正在旁邊公園里散步。
“中午12點左右,我看他走過來的,手里提著個袋子,嘴里還含著飲料吸管,走著走著就一頭栽倒了,頭撞擊地面的聲音很大,大家都聽到了。”
丁大伯的頭直接撞上了水泥地面,來不及伸手撐一下身體,頭上一下子流出了血。
公園里當時有五六個人。大家都圍了過去,看看怎么回事。人越聚越多。
“我記得有個人說老人摔倒了是不好隨便去碰去抬的,我們不是專業的,萬一碰到了哪里,加重傷情怎么辦?”周先生說。
圍觀的很多人也都這么覺得:不要貿然去動老人,說不定會越幫越麻煩。
不過,很快就有人去叫社區工作人員來現場處理。
第一個打120的就是附近東平巷社區的工作人員屠玉聰。
“有人跑到辦公室來告訴我有個大伯倒在路上了。”屠玉聰表示自己并不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的。“當時現場已經聚集了20人左右。”
另一位目擊者郭大伯說,丁大伯頭側偏躺在地上一動不動,嘴里也沒有發出聲音。
醫生說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間
當天中午12點19分,接到報警電話的湖濱派出所喬警官放下飯碗和同事直奔現場。
積善坊巷是一條小巷,不住這里或是對杭州不太熟悉的人,要找到它不那么容易的。因為巡邏車經常經過這里,喬警官和同事倒很快到了現場。
怕120找不到地方耽誤時間,喬警官又給120打了電話,告訴他們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積善坊巷。120急救車趕到后,馬上把老人送進了省中醫院,在路上也展開了急救。
可還是太遲了。
老人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是中午12點40分左右了。送到時,丁大伯瞳孔已經變大,呼吸和心跳也已經停止了。在省中醫院參與搶救的蘇醫生說,老人患有冠心病,心血管也存在病癥,加之長期抽煙喝酒,導致病癥突發。“這樣的情況,如果在半個小時之內救治,或是采取了最快的急救措施,還有希望救命。”
“有這種病的老人,不該讓他落單啊,最好有人陪著。”蘇醫生很是惋惜。
在聯系丁大伯家人的時候,民警發現大伯居住的房子就他一個戶口。“他是一個人住的,子女都在外地,就他的弟弟在杭州。”
鄰居說,丁大伯喜歡去大華書場聽書,那個時候他可能正好聽完書從書場回來。
太理智還是太冷漠
鬧市街頭,老人倒地不省人事,幾十人圍成一圈,彎腰看著老人,除了打電話報110和120,人人束手無策。
民警覺得十分惋惜。“要是能多一點搶救時間就好了,可惜太遲了。”
如果這幾十人當中有一個人就地攔車把老人送到醫院,又或者能夠找找老人身上有沒有家人的留條或者急救藥,丁大伯也許還能去大華書場聽書。
采訪中,有目擊者說“年紀大的人摔倒在地,是不能隨意搬動的,尤其是在不了解老人倒地原因的情況下,否則會越幫越麻煩的”,所以他們用他們認為最正確最不會惹麻煩的辦法撥打了110。
也許我們不能說圍觀者冷漠,可是一念之間,丁大伯的命就這樣沒了,是事實。
醫生說,如果發現老人摔倒在地,應該看清楚他的狀況,可以從老人的衣袋里輕輕翻找一下,看有沒有家人留言,隨身帶的急救藥等等,或者查看有沒有家人電話,以進一步了解病情,以便施救。
如果老人沒有了呼吸,現場人員更應該立即對他進行心肺復蘇急救,比如口對口呼吸,擠壓胸部等等,這是常識。
倒是老人神志清醒有呼吸的前提下,可以不隨便去動他,撥打110、120,讓專業救護人員前來搶救比較科學。
采訪回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們到底怎么了,是太理智還是太冷漠了?生命在消逝,我們卻怕惹麻煩上身而不敢出手相救;有人撿到錢包物歸原主,因為錢包里的錢少了,非但沒聽到謝謝反而還招來失主懷疑的眼神……
醫生的這類提醒,我們已經刊登很多遍了,醫生說那些急救措施是常識,但愿下次面對街頭倒地的老人,會有更多人愿意上去“多管閑事”。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