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新潮老人熟悉“雷文化”
李育中,華南師范大學退休教授。1911年1月5日出生的他,按照舊歷算,今年剛好100歲。在參加“當代嶺南文化名人”的頒獎時,與他同齡甚至比他小的老人家,都要別人攙扶才能上臺,唯獨他是自己“噔噔噔”跑上去的。
但這個老頭可不是“老古董”,他堅持每天看報看書6小時以上,掌握最新的時代信息和知識。如,他知道什么是“山寨文化”,知道年輕人的“雷文化”。
每月花千元買書
一般來說,上了90歲年紀的老人身體健康已是萬福,哪還敢奢求看書,但李育中這個“比一般老頭老”的老頭卻不是這樣,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四五個鐘頭,頭不疼眼不花,盡管看書要用放大鏡協助。
老人回憶,自己十幾歲時,家里窮,沒有書可讀,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希望自己能夠有特別多的書用來閱讀。現在,他每個月花在買書上的費用在1000元左右,這還不算朋友學生隨時贈送給他的,學生們都知道,他最喜歡的禮物就是書。
老人追求生命的健康。他有三句話,無數次向身邊的人說起:要按自然規律辦事,要有所用心,要做好情緒體操。
如今,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老人因害怕電腦屏幕對眼睛傷害大,幾乎不上網,他的消息主要從廣州幾家報紙中獲得,不過要是需要查閱資料時老人家會找住在一起的兒子幫忙。不過,老人對網絡保持距離與網上的信息沒有過濾、選擇、把關和泥沙俱下也有關系。
在華師,每個周四都會有一群學生來和李育中老人聊天。他說,自己喜歡和各種年齡的人接近,隨便聊天。他甚至也會和學生們談到同性戀。
老人愛跳三步四步
唯一讓老人奇怪的是,現在的女學生變化很大,原來都是羞羞答答,但現在卻在分別時可以和自己隨便擁抱,當然他也會坦然接受。老人還可以和年輕人一起跳舞、盡管是最簡單的三步、四步。他說,舞蹈是“音樂的散步”,正好可以彌補自己沒有散步習慣的空缺。當然,跳舞老人都會成為全場的焦點,很多人圍著他看。
昨天,華師舉行李育中教授作品集《南天走筆》出版暨從教79周年慶祝大會。這位百歲老人迎來師生后輩的共同祝賀。
解放后,李育中來到華南師范大學任教。他憑借扎實的功底,可以兼教中文、美術和英文,被譽為“華師一寶”。
曾隨軍采訪遠征軍
李育中,祖籍廣東新會,1911年出生于香港。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大學畢業后歷任廣東省立藝專、廣州市立藝專、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教師,華南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魯迅研究學會顧問。
從青年時代起,就活躍于香港、廣東以及西南各省的文學和新聞界。作為一位文學家,他主編過《抗戰大學》、《文藝新地》等雜志,并擔任《中國詩壇》編委與主編。作為一位新聞工作者,他在夏衍主編的《救亡日報》(廣州時期)擔任社評委員,并以《大剛報》戰地記者的身份,隨軍采訪中國赴緬甸遠征軍,同時兼任杜聿明的英文秘書。他出版的《緬甸遠征記》,是我國最早記錄遠征軍戰史的報告文學之一。
但這個老頭可不是“老古董”,他堅持每天看報看書6小時以上,掌握最新的時代信息和知識。如,他知道什么是“山寨文化”,知道年輕人的“雷文化”。
每月花千元買書
一般來說,上了90歲年紀的老人身體健康已是萬福,哪還敢奢求看書,但李育中這個“比一般老頭老”的老頭卻不是這樣,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四五個鐘頭,頭不疼眼不花,盡管看書要用放大鏡協助。
老人回憶,自己十幾歲時,家里窮,沒有書可讀,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希望自己能夠有特別多的書用來閱讀。現在,他每個月花在買書上的費用在1000元左右,這還不算朋友學生隨時贈送給他的,學生們都知道,他最喜歡的禮物就是書。
老人追求生命的健康。他有三句話,無數次向身邊的人說起:要按自然規律辦事,要有所用心,要做好情緒體操。
如今,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老人因害怕電腦屏幕對眼睛傷害大,幾乎不上網,他的消息主要從廣州幾家報紙中獲得,不過要是需要查閱資料時老人家會找住在一起的兒子幫忙。不過,老人對網絡保持距離與網上的信息沒有過濾、選擇、把關和泥沙俱下也有關系。
在華師,每個周四都會有一群學生來和李育中老人聊天。他說,自己喜歡和各種年齡的人接近,隨便聊天。他甚至也會和學生們談到同性戀。
老人愛跳三步四步
唯一讓老人奇怪的是,現在的女學生變化很大,原來都是羞羞答答,但現在卻在分別時可以和自己隨便擁抱,當然他也會坦然接受。老人還可以和年輕人一起跳舞、盡管是最簡單的三步、四步。他說,舞蹈是“音樂的散步”,正好可以彌補自己沒有散步習慣的空缺。當然,跳舞老人都會成為全場的焦點,很多人圍著他看。
昨天,華師舉行李育中教授作品集《南天走筆》出版暨從教79周年慶祝大會。這位百歲老人迎來師生后輩的共同祝賀。
解放后,李育中來到華南師范大學任教。他憑借扎實的功底,可以兼教中文、美術和英文,被譽為“華師一寶”。
曾隨軍采訪遠征軍
李育中,祖籍廣東新會,1911年出生于香港。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大學畢業后歷任廣東省立藝專、廣州市立藝專、華南人民文學藝術學院教師,華南師范大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魯迅研究學會顧問。
從青年時代起,就活躍于香港、廣東以及西南各省的文學和新聞界。作為一位文學家,他主編過《抗戰大學》、《文藝新地》等雜志,并擔任《中國詩壇》編委與主編。作為一位新聞工作者,他在夏衍主編的《救亡日報》(廣州時期)擔任社評委員,并以《大剛報》戰地記者的身份,隨軍采訪中國赴緬甸遠征軍,同時兼任杜聿明的英文秘書。他出版的《緬甸遠征記》,是我國最早記錄遠征軍戰史的報告文學之一。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