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4000個行政村將建設養老服務機構
8.7萬80歲以上郊區縣老人持養老券可就近購買家政服務
養老(助殘)服務券的發放推動了農村社會化養老的發展。2010年起,本市約4000個村子也將陸續建起家政服務、老年心理慰藉等服務機構。屆時,郊區、山區達到條件的老人,將和城里的老人一樣,可以使用每月領取的100元養老(助殘)服務券,更方便地購買小時工、陪聊等養老服務。
從1月起,全市18區縣已全面啟動養老助殘服務券的發放,包括郊區農村在內的38萬名符合條件的京籍老人和殘疾人每月可領取百元助殘券。據了解,郊區、山區社會化養老相對滯后,老人餐桌、日間照料、家政服務、心理慰藉等多方面的社會資源提供不足。“拖地、手洗衣服時,因為怕滑、怕水涼,我們老人特別希望能請到小時工;無聊時候也想請人來陪著聊會兒或者在家打打牌。”住在昌平西關的83歲老人陸先生說,“現在有錢也不太能買到這樣的服務。有這樣的服務后,養老服務券就可以用上了。”
隨著每月100元的養老(助殘)服務券發放,農村地區發展不足的養老服務產業有望得到快速發展。
從最新的老年人口信息看,農村養老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截至2008年底,本市10個郊區縣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均超過各地總人口的15%。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門頭溝區,達18.2%。10個郊區縣的80歲以上人口總數達8.7萬人,每個月的養老(助殘)服務券總額便高達870萬元。加上60至79周歲重度殘疾人、16至59周歲無工作重度殘疾人領取的每月100元養老(助殘)服務券,政府每個月補貼的總額可達千萬元左右,全年可達億元左右。
另外,政府發放的養老(助殘)服務券“?顚S”,用于購買老人的居家生活服務。這將有目的地吸引社會投資,有效地拉動郊區、山區的社會化養老服務產業。
市民政局負責人1月16日表示,推動農村配套養老服務產業建設的相關工作將很快部署,由民政、區縣以及老齡工作機構共同參與。政府在發放養老(助殘)服務券進行激勵、引導后,將重點以各村為主體,吸引民間資本、社會投資以及當地村民成立養老服務簽約服務商。簽約服務商為老人、殘疾人提供服務時,可按照相應服務價格收取養老(助殘)服務券,之后在村委會或相關機構即可將服務券兌換為現金,獲取應得的利潤。
養老服務券“?顚S”
市老齡辦負責人1月16日表示,政府發放的養老(助殘)服務券“?顚S”,用于購買老人的居家生活服務,以切實提高老人生活質量,因此不能用來購買其他物品或者兌換成現金。
市老齡辦負責人介紹,為了保障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政府此前已經在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待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例如,給無社會保障老年人每月發放200元福利養老金,實施“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補貼,為9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100元至200元高齡津貼,對重殘人給予定期生活補助等。這些以生活補貼發放為主要形式的政策,已經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了經濟保障,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
養老(助殘)服務券是在現有補貼基礎上,通過為老年人(殘疾人)購買服務,體現政府更高層次的關懷,“?顚S”可以切實保證提高老人(殘疾人)的生活質量。此外,養老(助殘)服務券也是政府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支持經濟大局發展的一項舉措。通過探索扶持和發展老年服務業,能促進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動社會化養老(助殘)產業的發展。
按照本市“9064”(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6%的老年人在社區養老、4%的老年人集中養老)養老服務模式,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居家養老(助殘)服務,迫切需要社會化、產業化發展來更好地滿足。
養老(助殘)服務券的發放推動了農村社會化養老的發展。2010年起,本市約4000個村子也將陸續建起家政服務、老年心理慰藉等服務機構。屆時,郊區、山區達到條件的老人,將和城里的老人一樣,可以使用每月領取的100元養老(助殘)服務券,更方便地購買小時工、陪聊等養老服務。
從1月起,全市18區縣已全面啟動養老助殘服務券的發放,包括郊區農村在內的38萬名符合條件的京籍老人和殘疾人每月可領取百元助殘券。據了解,郊區、山區社會化養老相對滯后,老人餐桌、日間照料、家政服務、心理慰藉等多方面的社會資源提供不足。“拖地、手洗衣服時,因為怕滑、怕水涼,我們老人特別希望能請到小時工;無聊時候也想請人來陪著聊會兒或者在家打打牌。”住在昌平西關的83歲老人陸先生說,“現在有錢也不太能買到這樣的服務。有這樣的服務后,養老服務券就可以用上了。”
隨著每月100元的養老(助殘)服務券發放,農村地區發展不足的養老服務產業有望得到快速發展。
從最新的老年人口信息看,農村養老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截至2008年底,本市10個郊區縣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均超過各地總人口的15%。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門頭溝區,達18.2%。10個郊區縣的80歲以上人口總數達8.7萬人,每個月的養老(助殘)服務券總額便高達870萬元。加上60至79周歲重度殘疾人、16至59周歲無工作重度殘疾人領取的每月100元養老(助殘)服務券,政府每個月補貼的總額可達千萬元左右,全年可達億元左右。
另外,政府發放的養老(助殘)服務券“?顚S”,用于購買老人的居家生活服務。這將有目的地吸引社會投資,有效地拉動郊區、山區的社會化養老服務產業。
市民政局負責人1月16日表示,推動農村配套養老服務產業建設的相關工作將很快部署,由民政、區縣以及老齡工作機構共同參與。政府在發放養老(助殘)服務券進行激勵、引導后,將重點以各村為主體,吸引民間資本、社會投資以及當地村民成立養老服務簽約服務商。簽約服務商為老人、殘疾人提供服務時,可按照相應服務價格收取養老(助殘)服務券,之后在村委會或相關機構即可將服務券兌換為現金,獲取應得的利潤。
養老服務券“?顚S”
市老齡辦負責人1月16日表示,政府發放的養老(助殘)服務券“?顚S”,用于購買老人的居家生活服務,以切實提高老人生活質量,因此不能用來購買其他物品或者兌換成現金。
市老齡辦負責人介紹,為了保障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基本生活,政府此前已經在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社會優待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例如,給無社會保障老年人每月發放200元福利養老金,實施“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補貼,為9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100元至200元高齡津貼,對重殘人給予定期生活補助等。這些以生活補貼發放為主要形式的政策,已經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了經濟保障,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
養老(助殘)服務券是在現有補貼基礎上,通過為老年人(殘疾人)購買服務,體現政府更高層次的關懷,“?顚S”可以切實保證提高老人(殘疾人)的生活質量。此外,養老(助殘)服務券也是政府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支持經濟大局發展的一項舉措。通過探索扶持和發展老年服務業,能促進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動社會化養老(助殘)產業的發展。
按照本市“9064”(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6%的老年人在社區養老、4%的老年人集中養老)養老服務模式,老人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心理慰藉等居家養老(助殘)服務,迫切需要社會化、產業化發展來更好地滿足。
相關文章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