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爛翁”行善成癡 50多年匿名捐款數百次
鹽城一名常年撿拾破爛的82歲老人張忠泉,13日作出驚人的舉動:將自己多年主要靠撿破爛積蓄的10萬元巨款,統統捐給鹽城慈善總會(本報曾報道)。報道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記者深入采訪獲悉,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張忠泉就開始樂善好施,半世紀以來已捐款數百次。這種執著也讓他遍嘗一般人所不能承受之苦痛:遭人非議,妻離女散……
50年前,
化名“學雷鋒”捐助災區
4月13日,張忠泉老人在鹽城慈善總會捐出10萬元,記者對其簡單采訪后,老人就匆匆離開,問其聯系方式,答“沒有”;問其住址,他只含糊地說寄居在揚州。記者多方查找,也未能找到老人。連日來,記者幾經周折,找到老人的家人、原工作單位、退休后所住的社區和敬老院,大抵了解了一個凡人難以理解和模仿的“慈善癡人”。
1959年張忠泉來到原鹽城地區建筑公司(現為江蘇建興建工集團公司)做修車工,“老人家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做好事了。”江蘇建興建工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汝勤告訴記者。翻開陳舊的檔案,記者發現,上面記錄著老人第一筆捐款是在1963年春節。在那個饑荒的年代,張忠泉在阜寧一工地上拿出20元錢,交給當地政府慰問軍烈屬。當時,他的工資每月只有十幾元。
1963年,毛主席發出“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張忠泉被雷鋒事跡所感動,就學雷鋒做好事,工友休息了他不休息,自己做完事了就幫別人做,星期天他還帶著工具上街義務為群眾修車。
1965年春,張忠泉在廣播中聽到陜西發生了重大災害,就悄悄來到郵政局,將自己積聚的30元寄給了陜西救災部門,在寄款人簽名一欄,張忠泉寫下“學雷鋒”三個字。
收到捐款的陜西省有關部門甚為感動,為了查找“學雷鋒”,陜西民政部門向捐款的匯出地――當時的鹽城地區行署發函,請求查找“學雷鋒”,鹽城地區行署還在報紙上刊登了《尋找“學雷鋒”》的文章尋人,沒有結果。
不久,張忠泉隨工程隊到興化施工,看到一戶人家已幾天揭不開鍋了,張忠泉十分痛心,拿出身上所有的錢,買了15公斤黃豆送給這戶人家。素不相識的窮人不肯收,人家問他的名字,他說叫“學雷鋒”,說完丟下黃豆就掉頭走。為了找到恩人,這家主人到建筑工地尋問一個叫“學雷鋒”的人,聽說“沒有這個人”,這家主人又到工地里面一個個找,終于找到了張忠泉。工友猜測,報紙尋找的“學雷鋒”可能就是張忠泉。面對領導追問,張忠泉終于承認自己就是向陜西災區捐款的“學雷鋒”,并拿出當時匯款的30元匯款單。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