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老人的義舉
一位步履蹣跚的古稀老人,一個沾滿紅漆的綠布袋、幾把捆扎結實的毛刷子……這個月,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高照,不少璧山人總能看到一位老人邁著遲緩的步伐走進烈士陵園,身影很單薄、步行有些吃力。
現在,當人們再度進入這座位于璧山鳳凰山的烈士陵園時發現了它的變化:整個陵園的墓碑被人用紅漆翻新了碑文,塊塊如新,上面的烈士名字、籍貫等內容清晰可見。每天都會有人到這里做清潔護陵工作。
這正是這位每天提著布袋子進入陵園的87歲老人一個月來的工作。他說,這個活,他打算干到離世。
半月翻新116塊烈士墓碑
還打算用有生之年守護它
“看這天,是要下雨了,下雨前如果不去打掃干凈,雨停了就臟得很。”簡單地收拾后,昨日下午3點多,劉少文又出發了,還是提著油漆、毛刷子、筆這三件套,年邁的他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也有些吃力。
烈士陵園矗立在璧山縣鳳凰山頂,離建設路35號的家有近四公里的路,劉少文蹣跚著走了一個小時。進入烈士陵園,再小心翼翼地邁上53步石梯,便來到了他熟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又來掃墓呀?”“老人家,小心點喲,快下雨了。”劉少文翻新烈士墓碑的事,經過陵園內散步的人們互相轉告,已被很多人知曉,往返于家與陵園的沿線,總有人認出這位步伐緩慢,但總是面帶微笑的護陵老人。
平時少出門的劉老頭
最近提著袋子頻繁出門了
璧山縣建設路35號,是一棟上世紀70年代建起的舊樓,這里的老居民說,沒多久,這里也要拆遷重建了。可大家沒想到,要拆遷前,這棟老樓里還出了位“名人”,不少“老璧山”如今都知道他了。
他就是住在這棟老樓里的87歲老漢劉少文,“出名”是因為劉老漢干了一件他覺得挺正常的事:用半個月的時間翻新了烈士陵園內的所有墓碑,如今,每天去陵園為這些墓碑做清潔成為老人不可或缺的生活之一。
“劉老漢都87歲了,每一步路都很小心,所以以往我很少看到他出門。”今年56歲的李青碧是老劉家20多年的老鄰居。李青碧記得,由于年邁后行動遲緩,這些年劉少文很少出門,但從6月初開始,大家發現平時很少出門轉悠的劉少文,每天總會穿戴整齊地進出小院,而且手里老拿著三件東西:一把毛刷子,一個油漆桶和一個裝滿筆的綠袋子。
每天去的地方也一樣,將近4公里外的璧山縣烈士陵園,而且是風雨無阻。
平時燈都舍不得開
卻買了最好的油漆和毛刷子
老人每天這樣的行頭出門,他去干啥?差不多在半個月后,大家知道了答案:他去給烈士陵園里的烈士墓碑翻新去了。
昨日下午3點,記者按照附近居民的指引來到劉少文家時,他收拾著東西準備出門,目的地還是一樣:烈士陵園。
“我正收拾出門了,這天快下雨了,要搞快點去。”由于是陰天,劉少文家40多平方米的老屋里幾乎漆黑一片,打開兩扇窗戶勉強可以見到點亮光,劉少文就在這昏暗的光線里找到了自己每天出門的三件寶:一把毛刷子,一個油漆桶和一個裝滿筆的綠袋子。
每晚不到天黑不開燈、衣服不破到不能穿出門,就絕對不買新的……81歲的老伴楊文英說,“他很節約,省得連樓上樓下的鄰居都覺得他‘摳門’。”但這位有些“摳門”的老人卻干了件“大方”的事:5月底,劉少文拿了800塊錢去了趟建材市場,買回了一桶名牌油漆,一把毛刷子和幾只筆頭上好的毛筆。
在老伴的印象中,這是劉少文幾十年來最“奢侈”的一次開銷。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