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亂象”下的老人之惑:媒體被指推波助瀾
“養生亂象”下的老人之惑
當老人走出家門,就已被唯利是圖的商家盯上。即便坐守家中,危險也會磨刀霍霍找上門來。甚囂塵上的“養生亂象”讓老人們無處可逃
30余名老人密集地站著,讓這間只有20余平方米的房間顯得甚為擁擠。他們大多頭發花白,衣著樸素。在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中年女人帶領下,老人們時而伸出雙臂上舉,時而豎起手掌前推,嘴里配合發出“嘻……”“嘿……”的聲音。
這是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一間名為“精正福源堂”的保健品店,店內景象不時引起路人的注意。幾個年輕人伸頭進來,好奇地看了看,然后哼著“哼哼哈嘿”嬉笑而去,老人們的聲響讓他們聯想起一首叫“雙截棍”的流行歌曲。
事實上,老人們正在練一種名為“六字訣”的養生術,他們被店方告知,只要堅持練習,并輔以店里銷售的保健品,就可以遠離疾病。
執迷養生
62歲的李秀蘭(化名)家住海淀區,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三個月來,她每天上午都來這家保健品店練功。不久前,李秀蘭花了兩千多元,買回一堆顆粒膠囊、保健枕和保健鞋,她認為,這些東西能治各種常見病。
兒子劉志勇對此早已不滿。“現在誰家老人沒買過這些東西?但我媽特別信這個,這些年買的保健品都夠開店了!” 今年3月,李秀蘭參加了一次“免費旅游”,小區里的幾十個老人被組織者拉到一些景點,回來后李秀蘭買了1800元的“蛋白粉”;去年,老人嘗試了一個月的“免費理療體驗”,然后就把1萬2千多元的“理療床”搬回了家;前年聽“免費健康講座”,花了3500元買回一部理療儀……
“在這些東西上,這幾年都花好幾萬了。”劉志勇說。這對每個月只靠2000元房租生活的李秀蘭而言,不是小數目。劉志勇擔心母親受騙,李秀蘭則認為兒子心疼錢,母子倆為此經常慪氣。
其實李秀蘭并沒有什么疾病,體檢顯示她身體健康。那些保健品和器械被買回來后,不久便被束之高閣,但這并不影響她對此的癡迷。
年過60的齊先生也是這家保健品店的常客。老伴去世后,他獨自居住,因為收入不多,生活頗為節儉。患有肝病的他在三個月前被鄰居拉來學習“六字訣”。“他們說要治好肝得內外兼修”,為了“修內”,他一次性購買了1400多元的“精正方劑”。而在小區里,他為了買兩塊錢的水果也會與小販一再砍價。
家住北京昌平區的李女士今年65歲,身患癌癥的她堅持來此“練功”,每次都需要轉乘兩個小時的公共交通。她篤信“六字訣”“內外兼修”“八卦點穴術”這些養生術可以幫助她恢復健康。在她家里,還堆積著之前購買的各種各樣的保健食(用)品。
對于老人們的行為,劉志勇憂慮重重:“錢財事小,萬一以后真有啥病,被這些東西耽擱了怎么辦?”
與劉志勇同樣焦慮的還有家住江蘇徐州的心潔。“我實在沒辦法了,這樣下去,我外婆會被早餐店要了命!”面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心潔心急如焚。
最近幾個月,心潔的外公外婆每天都會去小區附近一家營養早餐店吃早餐。早餐就是一小杯糊狀物,而每個月他們在這里的花費要3000多元。
“價錢貴不說,關鍵是外婆的身體,她得了20多年的糖尿病,但早餐店的人卻告訴她,吃營養早餐后就要停服胰島素。現在外婆的血糖含量是正常人的三倍以上。”氣憤的心潔去“早餐店”理論。店里的“老師”告訴她,他們的產品來自美國,不僅能修復*細胞,連癌癥都能治。對方還遞過來一張報紙讓心潔看,說國內某媒體還做過報道。
看著外婆對“老師”的話堅信不疑,心潔束手無策。“這樣亂吃東西,遲早會害死人的!”她說。
圈套無處不在
事實上,因為各種原因,中國目前沉迷于養生消費的老人不在少數。據《中國新聞周刊》與騰訊網的網絡調查顯示,在1928個接受調查的家庭中,有近六成老人買過保健品,而在這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人消費數額在1000元至5000元之間,有五分之一的老人消費數額達到5000元以上。
除了購買各種保健食品、用品外,不少老人還遭遇過“免費旅游”“試住老年公寓”、中介欺詐、投資理財等騙局。他們面臨的危險,涉及生活中與“錢”有關的幾乎所有領域。
“現在的老人,想不受騙都難!”劉志勇每次取信,都會看到信箱里被塞進各種各樣的養生廣告。不單如此,劉志勇覺得,只要他母親走出家門,就意味著隨時會步入商家設好的“圈套”。
在劉志勇所住的小區里,總有各色人等來小區舉辦各種免費體驗活動,他們大都身穿“白大褂”,只要見到有老人經過就熱情迎上。“還有人打著志愿者名義,給你免費量血壓、免費喝堿性水、免費吃這個躺那個。我媽經不住他們的熱情,總是買一堆東西回來。”劉志勇說。
從免費體驗到慷慨解囊,這是很多生活節儉的老人所經歷過的“養生”之路。
湖南郴州中學退休老師黃義艷自認為人謹慎。街上的小廣告以及電視購物一向被她斥為“這些都是騙人的”。但依靠退休工資生活的她,卻在近幾年買回數萬元的保健品。其中包括今年被央視“3.15晚會”曝光的麗可理療床。
“買它是從免費體驗開始的。店員說,這種床墊上有玉石和托瑪琳,對*有很多好處。她們非常熱情,說不買沒關系,可長期來體驗。”這讓黃義艷對這些年輕人產生好感。風雨無阻體驗了兩個月后,她還是掏出1萬3千多元,把一張麗可床搬回了家。現在這張“神床”已被黃義艷閑置很久,回憶當初買時的心態,自己也覺得奇怪。
據央視3.15晚會記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講述,保健品商家之所以能夠“撬開”老人錢包,便是通過“免費體驗”來開展一整套圍繞老人設計的“親情營銷”。
對此,一家保健器材銷售公司的負責人員向記者道破天機:“最主要是親情服務,就是把這些顧客當家里人一樣去服務。”
用甜言蜜語讓老人們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懷,銷售人員熱情地喊“爸爸”“媽媽”,取得老人信任。“老人就跟孩子一樣,特別好哄,你要把他哄開心了,他也不缺那幾個錢,存了一輩子的錢了。”該負責人介紹,通過與老人“交心”,一步步攻破老人的心理防線。“老*驗時,要殷勤地整理床鋪,時時刻刻噓寒問暖,陪老人聊天。同時還要對老人‘洗腦’”。
所謂“洗腦”,就是用各種方式來對老人進行心理暗示與強化。唱歌跳舞喊口號都是可資利用的手段,“某某某(保健品名稱),天天見,一天不見就想念”“蹦蹦跳跳每天一小時,所有藥物不用服”,老人們在店員帶領下,每天唱誦這些口號。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對老人進行心理暗示,見面就問“阿姨,今天是不是好點兒了?”經過幾次這樣的暗示,老人總有一天會點頭稱是,進而在心理上認可,最終化為消費行動。
事實上,那些被老人花費巨大購回的理療器械成本極其低廉。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副院長郭穎說,理療床上的托瑪琳就是電氣石,和玉石一樣對*基本沒什么療效。
除了“情感營銷”,面對老人的生活習慣,商家還開發出各種各樣的“誘銷”方式。他們在社區里發展老人來做產品的“托兒”,建立“社區營銷網絡”,通過熟人發展熟人的模式來進行“病菌感染般”地傳播。
讓心潔無計可施的外婆之所以會去“營養早餐”店,就肇始于一位社區老人的推薦,“他告訴外婆,自己的慢性病就因為吃了店里的產品治好了。后來我們才知道,他是被那家店雇傭的!”心潔說。
除此之外,一些商家還會在社區里搜集老人的詳細資料,哪些老人有錢,哪些老人子女不在身邊,他們便成了商家的重點目標,店里“老師”會經常上門拜訪,陪老人聊天,檢查健康狀況,直到實現讓老人消費的目的。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