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養老券并不好用
小小養老券,關聯著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政府應加強研究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科學建設養老服務體系,不能讓養老券變成華而不實的政績工程。
最近,一名88歲的退休職工給北京市政府寫信,反映養老券不好用。他說:“原來在家門口的超市能買點東西,今年超市不收了,得跑到20公里以外才能用。”
北京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220多萬人,老齡率近2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一些中心城區的老齡率甚至近30%,其中空巢老人接近一半。為適應未來的老齡化社會需求,發展為老年人服務的市場,從2010年開始,北京市推出養老助殘券,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領到100元的養老券,可在定點商家購買食品,也可用于家政、理發等服務。據了解,目前北京市發放的養老服務券已近5億元。
在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日益弱化,養老逐漸走向社會化。因此,政府發放養老券,不失為一種好做法。這種采用政府補貼的形式,提倡老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并由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是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一個方向。
然而,如何做好養老券的延伸服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據老人們反映,雖然北京市民政局限定了使用范圍,但具體簽訂合同由各街道自行掌握,最終簽訂的商戶大多是個體戶或小公司,包括餐飲、理發店、超市等。目前北京市還沒有一家為老人服務的專業公司,老人需要的服務很難得到滿足。2010年,北京市統計局做了一項入戶調查,結果顯示,89.1%的被訪老人沒用過養老券。這說明,養老券一定程度上背離了本意。
筆者認為,養老券名為養老,就應該用在養老上,而不應成為一鍋“亂燉”。如果養老券提供的僅是購物服務,就不應叫養老券,改為購物券或現金更合適。事實上,老人最需要的服務是醫療護理,其次是生活照料。這一點,發達國家的實踐已經證明。
政府發放養老券,應該首先調查評估老人的實際需求。只有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才能把好事辦好。比如,上海發明了一個評估系統,將老人按照身體狀況、經濟狀況等分為幾個等級,分別享受不同的補貼和服務。政府評估之后,再確定相關服務人員,為老人提供所需服務。
再過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超過4億人,老齡率達到30%。屆時,高齡化、空巢化、病殘化交織的狀況將更加突出。小小養老券,關系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政府應加強研究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科學建設養老服務體系,不能讓養老券變成華而不實的政績工程。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