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從膳食平衡做起
黨的十六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首次將公民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相提并論,并將這三者綜合提升表述為“人的全面和諧發展”。
健康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國民健康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衡量一個國家社會進步的標志,它同樣也是反映該國社會經濟狀況滿意度的一面鏡子。因為從人民的健康狀況可以了解國家社會經濟、勞動,人口、國防、文化與精神文明等各個方面潛在的實力。
2004年12月,《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公布了有關中國人因健康引起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2003年,該項數字達8000多億人民幣,相當于當年GDP的7%,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當前,中國要為占全球20%的13億人提供醫療服務,但我們所掌握的衛生資源卻只占世界衛生資源總量的2%。因此,必須堅持“預防為主”,否則完全效仿西方的醫療模式,我們將無法維護民族的生存。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膳食不僅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國家穩定和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伴隨現代社會的發展,烹調的工業化是導致家庭廚房消失的原因。古代先賢教導我們——“安民之本,必資于食”。中華民族創造了偉大的農業文明,為人類選擇和生產了極其豐富的食物原料,充分體現了食物來源生物多樣性的原則。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生態農業的成功實踐,為實踐“寓醫于食”、利用飲食養生保健,奠定了物質基礎。中國第一部農耕專著《齊民要術》中,收集谷類、豆類植物十多類,約200余種;蔬菜20多類,100多個品種;魚、肉、蛋約百余種。形成了以谷物、豆類為主,進食足量蔬菜,以動物性食物作為補充,兼食水果的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這種膳食結構內涵豐富,保健養生功效明確。為了避免重蹈西方發達國家的覆轍,根據國情調整、優化食物結構,引導全民族科學、合理地進行食物消費,已是當前刻不容緩的歷史任務!
中國有13億人口,患病的人不在少數,高昂的醫療費不僅普通家庭難以承受,也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負擔。增加公費醫療投入與醫療保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只有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加強科學普及,讓廣大群眾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張,通過科學飲食養生,提高全民健康素質,才能建設和諧社會,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