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人無私奉獻修路18年
雙溪村位于山區,地勢起伏大,出行基本上靠僅供一人通行的石板路。在一棟兩層樓房里,記者見到了九旬老人胡開:花白稀疏的短發、藍色舊中山裝,有些佝僂但精神矍鑠。
雙溪村九旬老人胡開18年來用鋤頭、掃帚、鐮刀這些簡單農具,無償整修村周圍的條條崎嶇山路,長達20多公里,目的是為了讓村里上學的娃娃不要再摔跤。
當天下著小雨,雨剛停,老人就扛著鋤頭和掃帚、系上深藍色粗布圍腰出門了。記者跟隨著來到村后面,老人告訴記者:“下了雨,石板路很滑,初春草長得很快,草上都是露水。把草除掉,把路面掃干凈,待會兒娃娃們放學就好走許多。”說著,老人便麻利地鋤起草來,很快石板間和路邊的雜草就被“消滅”了,然后他又將雜草和石板上的泥水掃干凈,剛才野草叢生的石板路一下變得干凈整潔、不打滑了。
記者問老人為什么要修路,他說:“以前沒有這些石板路,出去都是走土路。一到下雨,路就很滑。看到村里娃兒上學經常摔跤,就覺得心疼啊!如果能用石板鋪條路,娃兒們走路就容易了。”
老人的侄兒胡川玖告訴記者,胡開老人育有6個子女,1995年老伴去世,子女們就讓他享清福,不再讓老人干農活了。可那時剛剛七十出頭的胡開閑不住,總想找點事情做。以前,從雙溪村走到鎮上的學校要越過一個山坡,沒有一條像樣的路,一到下雨村里上學的娃兒們總有人摔倒,衣服、書包、課本上全是泥水。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動起了修路的念頭,而這一修就是18年。
“只要天氣允許,老人都會出來修路。村委會統計,18年來,老人修的各種路長達20多公里。”胡川玖說。
一開始,胡開老人自己找石料鋪路,時間一長,這種善舉感動了村民。后來,村委會動員村民集資捐款,將村里的山路都鋪成了石板路,而老人一個人就捐了3200元,是村民中捐款最多的,為此村里還給他樹起了功德碑。石板路修好后,老人成了村里的義務“養路人”,鋤草、填平、清掃便成了他每天的工作。
胡開不但“承包”了本村所有石板路的整修,有時還推著車去其他村修路,最遠的地方要走一個多小時。18年來,老人已記不得自己用壞了多少鋤頭、鐮刀、掃帚、鐵鍬,磨壞了多少雙膠鞋。老人說:“每年至少要用壞一把鋤頭。”現在在老人家中,還能看到好幾把因長期使用而磨損得只剩下一小截鋤頭。
“老人做好事我們子女并不反對,但父親年紀大了,就怕他在外摔倒,我們有時候勸他別走遠,他總說生死有命,我們也只好由著他了。父親平時生活十分節約,不抽煙、不喝酒,早上吃幾個雞蛋,中午、晚上就吃點米飯青菜,很少自己去買肉吃,錢都攢下來修路了。你看,這就是他的晚飯。”胡川良提著一袋發糕對記者說。
在龍華鎮,胡開老人無償修路18年的故事被傳為美談,婦孺皆知。水平村村民劉章華對記者說:“老人修的不僅僅是路,更是人心,要是每個人都像他一樣那就好了。”
當地有人還專門為老人寫了一首被廣為傳唱的童謠:“胡開老人思想好,拿起刀刀割雜草。烈日嚴寒不畏懼,為了行人路走好。哪里路窄他去修,路面有泥他去掃。清明去拜烈士墓,幼兒老年能去了。”
面對大家的贊揚,老人卻說:“其實這沒什么,我閑著也是閑著,干點活還能鍛煉身體。現在我年紀大了,但只要還能動,我就會一直修下去。”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