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甘愿被被啃老 是因為失去了價值感
老人甘愿“被啃老”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案例1】
失去價值感是甘心“被啃”的本質
兒子、兒媳婦兩人每天上班后,詹阿姨都會從家騎兩站地的車,到老兩口剛給兒子、兒媳婦買的“婚房”里,幫著掃掃灰塵、擦擦地板、曬曬被子,忙得不亦樂乎。詹阿姨的兒子今年10月10日剛結的婚,詹阿姨將自家一套1997年拆遷分到的房子賣掉,再加些錢,在自家附近全額付款,替兒子買下了“婚房”。詹阿姨夫妻倆只要看到兒子、兒媳開心,自己就特別開心。
心理解析:孩子曾是襁褓中需要無時無刻都和母親在一起的人,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離家,家長們無一例外要適應變化中的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我還希望孩子一如既往地需要我”是無數家長們的心聲。一個曾經那么被需要過的父母,有一天變得對孩子不再那么重要,這種被拋棄的失落感,伴隨著自己的日漸衰老的無可奈何,使老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懷疑自己的價值。
此外,“這里也彰顯著中國老人害怕死亡,無法直面死亡的隱性心理恐懼。”趙國秋說,在中國,60歲以上也是一個自殺高峰。“人在對自己的未來不能統籌時最痛苦、抑郁和焦慮。從社會退回到家庭的小空間里的老人心理狀態本身容易失落、凄涼,曾經的榮譽、地位全部煙消云散,接下來會怎樣,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就成了自己全部希望的寄托。他們將不遺余力地給孩子其所有,唯恐失去兒女,失去自己的希望和未來。”
【專家建議】
趙國秋建議中國的老人可以觀看耶魯大學的關于“死亡”的公開課視頻以減輕對死亡的恐懼,明了自身的價值。此外,“這時讓老人去給自己的孩子買菜、做飯,只要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需要,并給予安慰和關心,老人們就會覺得自己被需要,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為子女做的點點滴滴都讓他們體會到這種成就感。”帥莉說。
【案例2】
“給”之前問問孩子想要不想要
有位母親在論壇里傾訴道,自己年輕時吃了很多苦,本來希望兒子能少吃點苦,所以在孩子讀書時沒有給任何壓力,青春期時,孩子變得很淘氣,總在外面玩。在草草結束學生生涯后又找了一個待遇不是很好的工作,做母親的心有愧疚,覺得沒有教育好孩子,就從自己的養老金里取出一部分錢為孩子買房、買車,希望孩子以后的生活不那么艱難。 心理解析:“這樣的案例中的父母在性格上都比較主觀。”帥莉說,人們都會成為父母,也會沿襲上一代的方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來實現這種自我的價值感,“一個全能、強勢的父母一定會培養出一個無能的孩子。”在“一切為了孩子”的語境下,即便在兒女成年后,父母害怕孩子工作辛苦、忙碌,連忙趕來幫忙,這時做子女的很難拒絕父母的意愿,隨后就是一發不可收拾的父母搬過來做“24小時保姆”,帶孫兒等,如果子女在此過程中對父母的意愿提出“異議”,父母就會覺得很委屈,子女也會內疚。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