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通過司法途徑索要帶孫費或是維權方法
老人特別是農村老人本身生活不寬裕,子女還讓老人帶孫子出力又出錢。如今父母年紀大了,子女不盡贍養義務,于心何忍?從另一角度看,老人帶孫子應是出于自愿,孩子有父母撫養本就是做父母的責任和義務。近日,在法庭上卻出現一起老人索要帶孫費的案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江西省樂安縣一對老夫婦撫育孫子孫女15年,沒得到兒子兒媳知恩報恩,他們一怒之下將兒子兒媳告上法庭,要求兒子兒媳支付“帶孫費”及勞務報酬8萬元。引發了熱議。傳統觀念中,老人幫子女帶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但目前一些老人開始挑戰傳統,要求子女支付工資。
祖父母幫忙帶孫子孫女索要“帶孫費”,因為兒子兒媳不知恩圖報,就把兒子兒媳告上法庭,這不是挑戰“水往下流”的傳統,傷害親情嗎?再說,祖父母真忍心拋下孫子孫女不管嗎?但是看完報道,我又不忍心責備這對做無償保姆的老夫婦。從報道來看,這對老夫婦是樂安縣羅陂鄉杏園村的農民,兒子和媳婦就先后將兩個不滿周歲的子女扔給老陳夫妻倆撫養,而他們倆外出打工,未付分文生活費。孩子的吃喝拉撒都要錢,這筆費用對于收入微薄的老人來說十分沉重。老人帶孫子責任重大,付出辛勤勞動不說,還要為此貼上不菲的生活費,讓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老人年紀大了,兒子、兒媳仍然不知恩圖報,這到底是兒子兒媳缺乏孝心,還是老人缺乏責任?
從法律的角度講,父母是*子女的法定監護人,對子女撫養教育是其法定義務。祖父母對孫輩沒有撫養義務。老夫婦向兒子兒媳索要帶孫費,無可非議。然而,在我看來,老人為“帶孫費”糾結,不僅是親情問題,更是民生問題。此前江蘇省立法禁止“啃老”,還有論者認為,法律管不了家務事,嘲笑這是浪費立法資源。但是,從孫輩生活費讓老人不堪重負的現實來看,立法禁止啃老,老人對“無償保姆”角色說“不”,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
雖說居民整體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相當多居民的收入跟不上物價上漲的步伐(農村老人主要靠“養兒防老”,更沒有收入保障)。房價、教育、醫療收費居高不下,食品、服裝、自來水、天然氣漲價,居民用電階梯式改革……盡管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同比上漲2%,同去年與今年上半年相比,物價漲幅有所回落,但是物價仍然處于高位運行狀態,衣食住行醫,居民樣樣都要花錢。引發了民眾的焦慮情緒。農村老人因為索要帶孫費把兒子兒媳告上法庭,就是民眾生活的現實寫照。
高薪族對于生活費支出增長或許沒有太大的感覺。但是,對于收入微薄的老人來講,柴米油鹽就是天大的事情。奢侈消費他們可以不去奢望,但是基本的衣食住行不能省略吧。盡管我國退休職工養老金連年增長,但是仍然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而農村老人除了少得可憐的老農保,指望子女反哺以外,沒有自己的收入可言。從這個角度講,老夫婦對兒子兒媳“斤斤計較”,未必是“自私”,不講親情,實則因為他們生活壓力過大、力不從心。
老人自愿幫助經濟拮據的子女,自愿做“無償保姆”,自愿被“啃”,倒無可厚非。老人特別是農村老人本身生活不寬裕,子女還讓老人帶孫子出力又出錢。如今父母年紀大了,子女不盡贍養義務,于心何忍?
因此,老人索要“帶孫費”實際上是一面民生鏡子,照出了民生之艱,照出尋常百姓家庭的現實生活狀態。老人通過司法途徑索要“帶孫費”,值得多方思考。一是法庭要主持公道,不能讓老人出錢出力不討好。二是政府要想辦法紓解民眾生活壓力,在物價(尤其是民生物資價格)方面體現責任擔當,下氣力解決好養老問題尤其是農民養老問題,為農民養老提供兜底保障。三是子女要知恩圖報,孝敬父母,不能把父母當“楊白勞”,讓含辛茹苦帶孫15年的老人老無所依、傷心流淚。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的說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